这是一本身边很多人推荐过的书,刚好在公司的餐厅书架上看到,便借来阅读。
一、核心内容
这不是讲经济学上的稀缺,而是一本由于余闲不足和认知贫乏使人产生“稀缺”心理压力的书。不论是单从标题上还是书中的详细内容来看,整本书的逻辑脉络读起来都是很清晰的。作者先从各种类型的稀缺现象开始讲,引出了三个关键词:稀缺、贫穷与忙碌,然后,讲了他们之间的连接,即稀缺如何导致了贫穷与忙碌。最后,是解决的建议方案。
二、联系与思考
第一部分:关于稀缺与忙碌
“稀缺会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并带来一点点好处。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损失更大。”这是作者对于稀缺的核心观点,所以,“稀缺”是个有好处也有坏处的中性词。好处是“稀缺”会让我们在应对迫切需求时,能够自动将不那么迫切的“干扰”因素放置一旁,让人更专注地做好眼前的的事;同时,相应也带来了坏处:管窥,即因为一门心思专注于处理手头的稀缺,而忽视了其他需要关注的事项,因此而使得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则做得不好。这种体验对于很多人并不陌生,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真实感受过这种“稀缺”,考试前的临阵磨枪,汇报前的通宵伏案等等。进一步来看,我认为“稀缺”会上瘾,这种“瘾”,表现为“管窥”多产生的专注红利,即凭一己之力短期内就能做成一件很难做成的事,这不仅让当事人不会觉得之前的拖延是个错误,反而肯定了自己能力,并且下一次依然抱着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心态,殊不知,在所有累积下来的“专注红利”下,他们搁置了非常多那些当时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物,而这些事物逐渐由原来的不紧急,变得紧急,便不断地增加“稀缺”的数量,不断地限制了我们视野,更不断地使人陷入忙碌,这是一种看不见的、可“遗传”的自我麻痹。
第二部分:关于稀缺与贫穷
“贫穷,是稀缺最为普遍的表现形式。稀缺会让人产生带宽负担,影响人的认知能力(它是解决问题、获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等能力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和执行控制力(其作用存在于人们管理自身认知能力的过程中,包括计划、关注、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行动等)‘’一旦人的脑子里充满了“贫穷”,便没有更多的心思去思考其他事,所以作者说“减出精致美丽的生活”,我理解的意思是,将复杂的负担和包袱进行分解,甚至剔除。这种“带宽”思维同样映射至平时的管理工作,责任分配,任务分包,通过分工协同的方式减少带宽;同时,协同好每一个团队成员的专长,使用好每个专职人员的认知特长和执行控制力,分解领导者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还大脑自由,才能让我们的关注不拘泥于类似“贫穷”单一事件的束缚,才能有时间和空间思考更多,认知才能不断升级,执行控制力也变得越来越强,这是一连串的正向反应。这里的贫困,可能不仅仅是在强调一个人享受的物质水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压力,这种压迫感让人陷入贫困的思维模式。
第三部分:关于应对稀缺
我总结了两个词:留白和计划。首先,我们要留有“余闲”,在空间和时间足够的情况下,尽可能保证富余。然后,提前合理规划,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合理”,即计划既不能排得过满,也不能排得过松,合理度的把控源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经验积累的综合判定,从总体上确保闲余的存在;二是要“规划”,即对具体任务或里程碑环节设置截止日期,没有阶段的截止日期,便必然导致整体工作全部拖延到最后,产生“管窥”现象。
“最后一刻的拼凑,是由我们之前几周的不作为所造成的。”作者写在最后的这一段话,是对本书“稀缺”的完美呼应,也是对每一位读者的最后一次忠告,包括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