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让全国各地的学校瞬间进入云上学习的新时代。2020年3月23日,新疆喀什地区全面复工复学,这也成为全国复学最早的地区之一。戴上口罩,走进学校,“小胡杨”开学啦!
与此同时,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到2022年,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变,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两年来,在上海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的指导、上交所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小胡杨网络教育公益项目通过“专题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形式持续支持喀什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和新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助推教育援疆、推普脱贫。从3月5日起,小胡杨项目组通过连续五周持续地网络教师培训帮助喀什的老师们做好复学准备,从《停课不停学,小胡杨课堂怎么学》到《小胡杨开学返校,新学期课程解读》,从小学六个年级到初中三个年级的语文教学,疫情之下的“小胡杨课堂”迎来的全新的起点。
专递课堂:借助小胡杨网络双师课堂实现课程共享,针对喀什地区农村薄弱学校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问题提供持续性的课程计划
2020年4月14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提出“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示范培训计划”,对现有师资队伍特别是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教师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组织更多高校、社会力量参与推普助力脱贫攻坚。
疫情之下,小胡杨项目组没有一刻停下脚步,两年前小胡杨课堂启动以来汇聚天南海北的名师,“小胡杨”们早已习惯了“云上办公”的模式。考虑到当时喀什地区的复课安排与教学计划尚未确定,小胡杨项目组确定以“课程资源包+同步教师培训”的模式开展本学期的网络公益课程,疫情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宅家”备课,85位名师共计设计了454节课程,在新学期共同助力小胡杨课堂。
时间紧、任务重,小胡杨课堂借助“专递课堂”模式,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形式,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基于此,小胡杨课堂为义务教育阶段9个年级的学生定制了基于部编版教材的2020春季学期同步课程,累计414课时,结合教师培训提供课程指导。一二年级同步课程有晨读、单元教学、阅读、写话等内容,三到六年级有晨读、单元教学、阅读、写作等内容,七到九年级是基于单元主题的课文学习、阅读、习作、中考专题系列等内容。这些同步课程是基于喀什地区实际教学进度和学生学情而定制的,应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需求全方位地提供帮助。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为促进新疆喀什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从2018年8月起,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在喀什地区开展了“小胡杨网络教育公益项目”,通过在线网络授课、线下班级同步学习、定期网络双师教研提升等模式,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助力推普脱贫。截至2019年5月,“小胡杨”公益项目共举办网络课堂7.9万班次,覆盖学生385万人次,2万多名学生参加书信交流等主题活动,培训新疆青年教师3100多名。
2020年1月9日《小胡杨网络教育公益项目学期总结表彰会》在线举办,迎战2020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亦是小胡杨课堂完整走过的第三个学期。2019秋季学期小胡杨双师课堂累计有41位名师带来了276节优质课程,研发了36套期中期末模拟试卷,课程累计覆盖2.8万班次,同步课程和模拟试卷获得老师们的高度认可和应用。小胡杨新教师专项培训累计有12位导师带来16节培训,累计2.4万人次播放学习,搭建了一条帮助喀什教师成长的高速公路。两年来,“小胡杨网络教育公益项目”帮助喀什的孩子们学好普通话,促进扎根边疆的老师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形成了成长共同体。
名师课堂: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20年4月16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工作的通知,提出培训任务和内容:通过国家示范引领、相关地方为主实施,以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少数民族教师、农村教师为主要对象,围绕提升普通话水平和普通话教学能力,通过多种形式,使参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和相关教育教学能力在短期内得到明显提升,示范带动薄弱地区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截止到4月23日,本学年的小胡杨新教师专项培训已进行到第25讲,这是针对新入职教师的网络同步教研课程,帮助解决老师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疫情之下,教师首先从自己做起“停课不停学”,有的老师尚未回到喀什时就跟着小胡杨专项培训为新学期做好准备,《停课不停学、小胡杨课堂怎么学?》、《开学返校,新学期课程解读》、《新教师基本功:如何说课?》、《语文统编教材1+X理念解读》、《世界读书日:读书看世界》等系列直播课程,近3万人次新教师持续参与学习。发挥名师名课的示范效应,以新形态的网络教研活动带动边疆教师的专业发展。
越是低年级学生们越是活跃,喜欢有点挑战的东西,喜欢比较,喜欢老师夸他鼓励他,只要得到了鼓励就会更加努力,当然很多时候注意力还是不集中,就需要老师们的不断引导和关注,这也是老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的原因。很多时候老师也需要不断的尝试反馈,才会有更多的好方法来带好学生。
——徐高群(喀什巴楚)《语文统编教材1+X理念解读》
1+X理念解读这种学法,那么听了老师的讲解和详细的分析之后,我感觉老师的方法是很有效的。我们也可以把这种理念推进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让他们接受新的东西,接受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我们应该试着把老师的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我们实际教学课堂中,把知识像活水一样的利用。
——赵世梅(喀什莎车)《语文统编教材1+X理念解读》
2019年12月26日,在小胡杨新教师专项培训的课程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任友群司长主讲《做教育扶贫的先行者》,从“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扶贫的重要方向”、“扎实做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各项任务”、“大力推送乡村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提升”三个方面,为新教师们解读政策导向、剖析政策重点,强调信息素养对乡村教师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广大乡村青年教师积极进取,做教育扶贫先行者。
来自泽普的邹亚琴老师说,“新教师要做教育的先行者,首先要有徳。师德是教师的一种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性格的直接或简介体现,它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时刻感染者身边的人和事,而它更是一个教师教学风格的展现,好的师德能促进学生积极的成长与发展。所以,新教师要立德树人。”
来自叶城的史雪锋老师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清楚的知道自己身上的使命和重担,我校处于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南疆作为整个新疆最重要的扶贫区域,身为一名自主招聘教师,我励志要做一名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希望能在这块土地上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坚定信心,崇尚实干把学习教育落实在具体行动上,打赢脱贫攻坚硬仗,除了需要中央,省市的坚强领导,配套政策,还需要全省上下同心协力,把所有工作想脱贫攻坚这个最终目标聚集,把精准脱贫重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主心骨作用。为了做好自己的扶贫工作,我也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扶贫计划,在每个班级精选出贫困学生,了解情况,定时做好学生家访活动,让学生及家人能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督促学生用功学习,能够真正做到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名校网络课堂:链接名校的教师与课程资源,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共享
2019年11月18日,小胡杨网络教育公益项目喀什现场会在喀什市多来特巴格乡中心小学举行。张丽书记说,“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一同享受优质资源。从刚入学时与老师交流困难,到慢慢听懂,到可以主动与老师聊天谈话,孩子们有了惊喜的变化,脸上的表情丰富了,也活泼起来。今年秋季单元教学、趣味拼音、快乐数学、之后又增加了知识园地、识字表达,精彩课堂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一年多以来,我们坚定跟随小胡杨的步伐,让传统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正在慢慢地改变我们的教育模式,也在改变着我们的学生、改变着我们的老师。我深信,通过我校教师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学校将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通过“专递课堂”和“名师课堂”的实践,深度参与“小胡杨网络教育公益项目”的学校和老师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除了表面上能够看到的学校拥有了更丰富的课程资源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信息素养有了提高、应用能力有了提升、生命状态有了改变,无边界的成长空间让他们得以很便捷地获悉前沿的教育理念、名师的教学方法,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通汇贯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多彩课堂”是个典型案例。
在喀什现场会结束后,小胡杨项目组停留在喀什市多来特巴格乡,深度调研老师们应用小胡杨课堂的效果与需求,正式在多乡启动“多彩课堂”。如果说“小胡杨国语双师课堂”定位在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质量,帮助喀什地区的老师和学生教好学好普通话,那“多彩课堂”的目标就是共享高质量的音乐、美术、科学等核心素养课程,累计超过90节内容,助力喀什学生的全面成长。多乡中心小学的刘璐老师用这样三个“变了”分享学生、老师、学校的改变:
学生变了:
1.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到“我要学”;2.孩子们走进多彩课堂,能说会写,能歌善舞;3.孩子们爱思考问题了;4.孩子们变成了小小书法家,音乐家;
老师变了:
1.走进课堂不再为自己的专业能力不足而苦恼;2.教师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3.表达能力增强、心理素质提升、协调能力增强;
学校变了:
1.校园里充满了读书声,歌唱声,更有了活力;2.师生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喀什市多来特巴格乡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在2020年这个加长版假期中积极参与“云伴读、云伴学”计划、深度参与学习。每天的读书打卡显然已成为多乡全体教师的习惯。自互加计划发起“勇气读书会”以来,喀什市多来特巴格乡中心小学的全体教师仅在2019年一年累计读书打卡超过1500天,让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用阅读促进教师成长,打开教师的教育心门。
“云伴读、云伴学”计划连接了名校教师与课程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建立“名校网络课堂”的分享模式。来自巴楚新城小学的韦利君老师在“云伴学”的打卡中写道:“听郭冰博士导读《教育的目的》,认真地听到教育的目的是:塑造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教师为什么要读经典,因为它能够给你已经逐渐被同化的头脑敲响警钟,告诉你必须让知识生动活泼,零零后的孩子不喜欢循规蹈矩地接受知识。教学最怕思想僵化,唯有读书和终生学习才能使思想活跃。”
2018年2月,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印发《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强调切实发挥语言文字在教育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贫困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两年来在上海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和上交所公益基金会的持续推动下,小胡杨新教师培训超过15万人次,小胡杨国语课程覆盖10.7万班次,累计受益学生超过400万人次。小胡杨网络教育公益项目,发挥互联网的巨大作用探索教育援疆的全新模式,为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交上一份网络援疆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