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苟且。当基本的生存和生活难以满足,而一迈步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人自然会选择迈这一步。海外求学,故国未定,留学生滞留在外,人望高处,理固宜然。反之,当国家安定,待遇提高,机会增多,海归回流,亦理固宜然。
不否认爱国的重要性与内在驱动性,促使着钱学森、钱三强等优秀科学家在国家积贫积弱的请款下,依旧毅然决然回归祖国。然而,以此为例,怒骂呵斥的人忽略了“生存与生活难以满足”这一基本条件:钱学森、钱三强,回归祖国,日常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确实无法和国外相比,但其受到的重视却并不比在国外弱,基本的生存和生活也从来不是问题。人望高处,高处不一定“钱多活少地位高”,更重要的是受到更多重视,个体得到更好发展。
爱因斯坦并非不爱国,然而祖国德意志对他通缉,通缉捕获后,投入集中营。于是,只能出走美国;雨果并非不爱国,但是祖国法兰西对他追捕,追捕成功后,投入监狱。于是,只能出走他乡;孔子并非不爱国,可是祖国鲁国对他厌恶,厌恶极处,生活无着。于是只能周游列国。孙武并非不爱国,然而祖国齐国对他忽略,忽略之极,淹没草莽。于是只能南下求职。此四者,于本国学成,尚且被迫外出,何况在外学成者乎?
或曰:此四人皆被本国迫害,不得已而出走。今留学者,国教之,民育之,岂可乐不思蜀,不图报国?确然。爱国爱家,人当为之。但人之在世,一曰生存,二曰生活。昔年国家动荡,军阀割据,继而国共争雄,随之“运动”频发,继之自然灾害,难能生存,何谈生活?近年来,改革开放,国力增强,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既能生活,亦能生活。思乡本切切,归国则自然。人望高处,纵然国外风云激荡,国内却有故土动人,高处更高,自然归来。
讳疾忌医,是恐怖的疾病。留学生滞留国外,则怒骂其不爱国;留学生欢喜返国,则讥笑其贪便宜。恐怕就是一种讳疾忌医。只有正视自身的不足,从人性的角度考量,不以所谓“大义”强求人,方是正道。倘若先辈只是高喊爱国,不思进取,如今中国经济何以腾飞?加入前人只是高呼大义,不求开拓,如今祖国力量何以强大?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前辈们,都是真的猛士,踏过惨淡和鲜血,将昔日的低处变成了高处,让国人的爱国能够发挥功用,成就了今日之佳绩,召唤了留学的人才。
“海归潮”并非孤立现象,“出走潮”亦非历史名词。大的方面,无数家长将孩子送往国外留学,算不算“出走潮”?小的方面,某校大量优秀教师从本单位跳槽别的学校、地区,算不算“出走潮”?从国外看,大量百姓从城市涌向农村,算不算“出走潮”?从国内看,大量青年从小地方涌入北上广,算不算“出走潮”?看到“海归潮”,并非国家就高枕无忧了;看到“出走潮”,也不该只高喊“奉献”、“义务”。人望高处走,理固宜然。当此处不再是高处,切不可只觉得出走者“数典忘祖”“忘恩负义”,应该想想此处为何不再是高处,此处为何留不住人。群体不是个人,爱国不是强迫,恩情不能威胁,人性才是根本。
海归潮,显示了国家的强盛。但出走潮,从未真正消失;海归潮,未能高枕无忧。我们呼唤并坚守爱国主义、奉献精神,但也请一定记住: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讳疾忌医,人性不喜。人望高处,自然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