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1月6日成都商报报道,多名快手平台主播在四川大凉山做“伪慈善”,在直播中假意将自己的财产和粉丝打赏捐给贫困农民,背后要回,给孩子脸上抹泥“扮惨”。
这一行为使得捐助者被诈骗钱财,受捐助者一面损失了应有的足够帮助,一面成为了骗捐者的帮凶,更可怕的是,社会上无私奉献、帮助他人的真心和善意,被不断的欺瞒所伤害,一步步滑入冷漠自保的深渊。
而近日媒体在评论此次快手直播“伪慈善”时将矛头纷纷指向直播平台的混乱,甚至有评论直言“离直播越近,离慈善越远”。(11月6日 荆楚网)直播技术何其无辜?这个锅哪能只由它背?
不能否认,当下直播平台上的一些个人公开募捐活动不仅违反《慈善法》,而且存在欺诈,是必须坚决取缔的。但是,如果简单地将“伪慈善”归因于直播手段,将现代新兴传播技术与慈善相对立,既忽视了正规慈善组织的宣传责任,也犯下了“因噎废食”的错误。
“直播慈善”之所以能吸引公众捐款,与近年来正规慈善组织丧失公信力不无关系。慈善从商业大亨的晚宴到全球大热的冰桶挑战,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人视野,但从郭美美事件到云南“慈善妈妈”的骗捐行为被揭露,“慈善”不仅走下神坛,而且带着满身污名陷入了泥潭。当正规组织失去信任,民间骗捐者掌握大众流行宣传渠道,捐助者就会因便利和趣味选择不规范渠道,使慈善事业承受不应有的骂名。
要想重获民心,红十字会等正规慈善组织不妨学学主播们做宣传的机灵,尝试更加年轻化大众化的传播渠道,用富有活力和诚意的沟通去融化信任危机的坚冰,开放更加多元、便捷、公开的捐助渠道。除了去年风靡的“冰桶挑战”,国际上还有诸如通过饮料瓶回收器放出饲料救助流浪动物、明星号召买T恤扫码捐助的“Buy Life”(赎命)活动,让慈善变得触手可及。正规慈善组织未尝不可利用直播技术使慈善透明化、捐助便捷化、活动趣味化,只有接地气,才能得人心,继而推动社会慈善事业的普及和发展。
而对于社会大众来说,为了防止“我本将心托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应了解《慈善法》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的规定,与其在网络狂欢中便宜了不法分子,不如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帮助他人,在正规渠道明明白白奉献爱心。
慈善在善心,也在善行,更需要大智慧,愿你的爱心不被错付,愿社会的爱心永不泯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