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无忌合称战国四大公子,他们都是好客喜士、常年养客数千之人,都曾担任过各自所在国家的国相,影响力极大。不过,我们在看战国四公子辉煌成功的同时,也应该看看他们各自身上的缺点。因为这些缺点,正是决定他们各自命运的关键因素。
一、孟尝君缺心
孟尝君田文,齐国宗室大臣,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孟尝君在齐国为相时权倾朝野,死后葬于薛国东北内隅,与其父亲的墓冢东西排列,为古薛“四门八堌堆”之中两大堌堆。历史上的“鸡鸣狗盗”“狡兔三窟”等故事与孟尝君有关。
齐湣王灭掉宋国后,愈加骄傲起来,打算除掉孟尝君。孟尝君很恐惧,逃到魏国。魏昭王任用他做宰相,同秦国、赵国联合,帮助燕国攻打并战败了齐国。
孟尝君不顾祖国恩情,帮助燕国等攻打自己的祖国齐国,缺乏的正是一颗爱国之心。
二、平原君缺脑
平原君赵胜,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他礼贤下士,门下食客至数千人,和朋友关系处理的很好。平原君担任过赵惠文王、赵孝成王之相。秦国进围赵都邯郸,平原君为抗秦存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历史上的“毛遂自荐”故事与平原君有关。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的野王,野王降秦。韩国的上党与本国的通路被切断。上党太守冯亭遣使者对赵王说:“韩不能守上党,吏民都乐于归赵,而不愿意入秦。”赵王先与平阳君赵豹商议。赵豹认为赵国接受上党,将“祸大于所得”。赵王又跟赵胜、赵禹商议,他们都认为,用兵百万,攻战逾年,也未必能得一城,今坐受有城市邑十七,这是个大利,不可坐失时机。赵王令平原君去接收上党,从而爆发了长平之战。
平原君利令智昏,未睹大体,接受韩国上党,导致赵国元气大伤,差点被灭国,是为缺智,即缺脑。
三、春申君缺眼
春申君黄歇,楚国江夏人,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春申君以明智忠信,宽厚爱人,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楚顷襄王时,春申君出使秦国,说服秦昭王退兵;楚顷襄王病危,春申君设法帮助当时还是在秦国当人质的熊完回国继位,是为楚考烈王。
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为此担忧。赵国人李园将妹妹献给春申君耕耘,李园妹有身孕后,献于考烈王,生子被立为太子(即楚幽王),李园妹被立为王后,李园因此逐渐掌握大权,蓄养死士,欲杀春申君。
春申君门客朱英多次劝谏春申君早作准备,预防李园图谋,但春申君认为李园柔弱,不敢对自己怎样,所以一直不听朱英劝告。公元前238年,考烈王病逝,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后又屠灭春申君全家。
春申君不听朱英建议,误以为李园“软弱”,致使自己身死家灭,实在是有眼无珠,即为缺眼。
四、信陵君缺什么?
信陵君魏无忌,魏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弟。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窃符救赵和五国划秦),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但他也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为秦所灭。
我们前面提到,孟尝君缺心、平原君缺脑、春申君缺眼,那么,信陵君缺什么?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几件事:
1、在赵国邯郸被秦军围困之时,平原君一再写信请求魏国出兵援救,但魏安釐王被秦昭襄王的警告吓住,命令晋鄙驻军观望。信陵君为这件事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王赶快出兵,又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由于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信陵君的意见。信陵君估计终究不能征得魏王同意出兵了,就决计不能自己活着而让赵国灭亡,于是请来宾客,凑集了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宾客赶到战场上去同秦军拼一死命,与赵国人一起死难。
2、信陵君带着车队走过东门时,去见侯嬴,把打算同秦军拼一死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他,然后诀别准备上路,行前侯嬴说:“公子努力干吧,老臣我不能随行。”信陵君走了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自语道:“我对待侯先生算是够周到的了,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将要死难可是侯先生竟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我难道对待他有闪失吗?”于是又赶着车子返回来,想问问侯嬴到底是为什么。信陵君都想奔赴赵国以死与秦国相拼了,还惦念着自己对待侯嬴有什么闪失的问题,可见他对个人名誉是如何的关心。
3、信陵君窃符救赵后,赵孝成王感激信陵君假托君命夺取晋鄙军权从而保住了赵国这一义举,与平原君商量,决定把五座城邑封赏给信陵君。信陵君听到这个消息后,产生了骄傲自大的情绪,露出了居功自满的神色。
其后,有个门客劝信陵君说:“事物有不可以忘记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晋鄙兵权去救赵国,这对赵国来说算是有功劳了,但对魏国来说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却因此自以为有功,觉得了不起,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不应该。”信陵君听后,又立刻责备自己,好像无地自容一样。
事实上,信陵君窃符救赵之后,不敢回到魏国面对自己所作所为,承担责任,也与其过份注重个人名誉,不够洒脱有关。
4、由于秦国的离间,信陵君第二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结果他从此沉迷酒色,最后在公元前243年因酒色过度而死。信陵君沉迷酒色,说明他还是放不下名利,还是不够洒脱。
信陵君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很难。信陵君作为战国四公子之首,几近完美,几乎没有什么大的瑕疵。不过,如果一定要从鸡蛋里挑骨头,从以上所列的四件事来说,我认为信陵君过份注重个人名誉,缺乏一股洒脱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