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如何赢得他人的赞同(How to Win People to Your Way of Thinking)
一、不要争论不休
- 天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得到辩论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避免辩论。
- 如果你辩论、争强、反对,你或许有时获得胜利;但这种胜利是空洞的,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了。
- 凡决意成功的人,不能费时于个人的成见,更不能费时去承受结果,包括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丧失自制。
“永远避免正面的冲突。”10次中有9次辩论结束之后,每个争论的人都比以前更坚信他是绝对正确的。
你不能辩论得胜。你不能,因为如果你辩论失败,那你当然失败了;如果你得胜了,你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假定你胜过对方,将他的理由击得漏洞百出,并证明他是神经错乱,那又怎样?你觉得很好,但他怎样?你使他觉得脆弱无援,你伤了他的自尊,他要反对你的胜利。
充满智慧得老富兰克林常说:“如果你辩论、争强、反对,你或许有时获得胜利;但这种胜利是空洞的,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了。”
释迦牟尼说:“恨不止恨,爱能止恨”。而误会永远不能用辩论停止,而需用手段、外交和解来看对方观点以使对方产生同情的欲望。
所以,我们要使他人信服,须记住的第一条原则就是:避免与人辩论。
二、尊重他人的意见 - 你永远不会因为认错而引来麻烦。只有如此才能平息争论,引导对方也能同你一样公正宽大,甚至也承认他或许错了。
- 别与顾客、配偶或敌人发生冲突。别指责他们的错误,别惹他们动怒,如果非得与人发生对立,也得运用一点技巧。
你可以利用眼神、音调,或是手势来指责别人的错误,这和言辞表达一样有力——但是,当你指出对方的错误时,对方会因此同意你的观点吗?绝不会的!因为你以一拳伤害了他们的智力、判断、荣誉和自尊,这只会造成对方的反击,而不会改变他人的观点。也许你会用柏拉图或康德的逻辑论予以反驳,但还是没有用,因为你早已伤了他们的感情。
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宣称:“我要证明给你看。”这无异于向他人表明:“我比你聪明,我要让你改变想法。”这种做法实在不明智,无疑会引起反感并爆发一场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改变对方的观点根本不大可能。
诗人波普曾说:你在教人的时候,要好像若无其事一样。
事情要不知不觉地提出来,好像被人遗忘一样。
300多年以前,科学家伽利略说过:
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去发现。
查斯特菲尔德爵士也告诉儿子:
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让他们知道。
苏格拉底也一再告诉门徒: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你永远不会因为认错而引来麻烦。唯有如此才能平息争论,引导对方也能同你一样公正宽大,甚至也承认他或许错了。
别与顾客、配偶或敌人发生冲突,别指责他们的错误,别惹他们动怒,如果非得与人发生对立,也得运用一点技巧。所以,如果你要使人信服,就得记住第二大原则:
对别人的意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
三、如果错了,当即承认 - 假如我们知道自己势必要遭到责备时,我们首先应自己责备自己,这样岂不比别人责备好的多么?
- 任何愚蠢的人都会尽力为自己的错误进行辩护——而且多数愚蠢的人都会这么去做,他承认自己的错误,感觉有别于他人,并给人一种尊贵高尚的感觉。
- 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方法,你可能得到比你期望的更多。
假如我们知道自己势必要遭到责备时,我们首先应自己责备自己,这样岂不比别人责备好得多?听自己的批评,不必忍受别人的斥责容易得多吗?如果你将别人正想要批评你的事情在他有机会说话以前说出来,他就会采取宽厚、原谅的态度,以减轻你的错误了。
当我们是对的时候,我们要温和地、巧妙地去得到人们对我们的同意;当我们是错的时候——如果我们对自己诚实,我们要当即真诚地承认我们的错误。这种方法不只能产生惊人的效果;并且——信不信由你,在若干情形之下,比为自己辩护更有趣味。
不要忘记那句古语:“用争夺的方法,你永远得不到满足,但用让步的方法,你可能得到比你所期望的更多。”
所以,如果你要使人信服你,那就应该记住第三大原则:如果你错了,就迅速而真诚地承认。
四、友善地对待他人 - 假如人心不平,对你印象恶劣,你就是用尽所有基督理论也很难使他们信服于你。
- 如果你想赢得人心,首先要让他人相信你是最真诚的朋友。
- 一滴蜂蜜要比一加仑的胆汁招引更多苍蝇。
著名律师丹尼尔.韦伯斯特被许多人奉若神明。尽管他的声誉极高,但他那极具权威的辩论始终充满了温和的字眼,他的辩论中经常出现这些词语:“这有待陪审团的考虑”、“这也许值得再深思”、“这里有些事实,相信您没有疏忽”掉、“这一点,由您对人性的了解,相信很容易看出这件事的重大意义”——没有恫吓、没有高压手段,没有强迫说明的企图。韦伯斯特用的都是最温和、平静、友善的处理方式,但仍不失其权威性,而这正是他成功的最大助力。
伊索寓言中风和太阳的故事告诉我们:温和、友善永远强过激烈与狂暴。
记住林肯所说的话:一滴蜂蜜要比一加仑的胆汁招引更多苍蝇。
当你要使人信服时,请不要忘记第四大原则:以友善的方式开始。
五、让对方开口说“是” - 当你与别人交谈的时候,不要先讨论你不同意的事,要先强调,而且不停地强调——你所同意的事。
- 懂得说话技巧的人,会在一开始就得到许多“是”的答复。
- “是”的反应其实是一种很简单的技术,却为大多数人所忽略。
当你与别人交谈的时候,不要先讨论你不同意的事,要先强调,而且不停地强调——你所同意的事。因为你们都在为同一结论而努力,所以你们的相异之处只在方法,而不是目的。
让对方在一开始就说“是,是的”。假如可能的话,最好让你的对方没有机会说“不”。懂得说话技巧的人,会在一开始就得到许多“是”的答复。这可以引导对方进入肯定的方向,就像撞球一样,原先你打的是一个方向,只要稍有偏差,等球碰回来的时候,就完全与你期待的方向相反了。
至此,下次你告诉别人犯错的时候,请记住苏格拉底这一有效的法则,问些温和的问题——一些能引发别人作出“是”反应的问题。中国有句格言最能反映东方人的智慧:以柔克刚。
所以,如果你想使人信服,就应该记住第五大原则:首先让别人说“是,是的”。
六、给他人说话的机会 - 如果你不同意他人的意见,你或许想阻止他,但最好不要这样,这样做没有什么效果。
- 如果你要树敌人,就胜过你的朋友;如果你要得到朋友,那就让你的朋友胜过你。
- 最纯粹的快乐,是我们从别人的苦难中所得到的快乐。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考说:“如果你要树敌人,就胜过你的朋友;如果你要得到朋友,那就让你的朋友胜过你。”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当我们的朋友胜过我们时,他们会产生一种自重感;但当我们胜过他们时,他们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并引起猜忌和嫉妒。
德国人有一句俗语:最纯粹的快乐,是我们从别人的困难中所得到的快乐。是的,你有些朋友,恐怕从你的困难中比从你的胜利中得到的满意更多。所以不要时时向他人夸大自己的成就,我们要谦逊,这样永远能使人喜欢。
我们应当谦逊,因为你我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我都要逝去,过百年之后完全被人遗忘。生命过于短促,不要总是谈论我们小小的成就,使人厌烦;反之,我们要鼓励他们说话。
所以,如果你要使人信服你,还应该记住第六大原则:让对方多说话。
七、别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 没有人喜欢接受推销,或被人强迫去做一件事。我们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购买东西,或照自己的意思行动,我们喜欢别人征询我们的愿望、需求和意见。
-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之王,是因为懂得身处低下,方能成为百谷之王。
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曾云:“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就是说:江海之所以能让百川峡谷所归附,是因为它能屈于百谷之下,并游走其间,故引其归附。所以,如果想要万民归附,必须要为苍生着想,敢于为民讲话;想要统领万民,必须将自己的事情排在百姓的事情之后;所以,历来能被称之为圣贤的人位居高处,人民才不会觉得生活的负担沉重;贤德之人坦然站在百姓面前,百姓亦不会觉得他让人害怕而疏远他。
所以,如果你要使人信服,你应该遵守第七大原则:让别人觉得那是他们的主意。
八、善于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 对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思想和行为,其中自有一定的原因。探寻出其中隐藏的原因来,你便得到了了解他人行动或人格的钥匙。
- 永远按照对方的观点去想,由他人的立场去看事,一如由你自己的一样,这或许不难成为影响你终身事业的一个关键因素。
生活中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形:对方或许完全错了,但他仍然不以为然。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指责他人,因为这是愚人的做法。你应该了解他,而只有聪明、宽容、特殊的人才会这样去做。
对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思想和行为,其中自有一定的原因。探寻出其中隐藏的原因来,你便得到了了解他人行动或人格的钥匙。而要找到这种钥匙,就必须诚实地将你自己放在他的地位上。
如果你读这本书的结果只是得到一件事——永远按照对方的观点去想,由他人的立场去看事,一如由你自己的一样,这或许不难成为影响你终身事业的一个关键因素。
所以,如果你要使人信服你,你就应该遵守第八大原则:真诚地尽力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
九、同情对方的意愿 - 有这么一句神奇的妙语,它可以阻止人们辩论,消除他人产生的厌恶感,并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这句话就是:“我一点也不奇怪你有这种感觉。如果我是你,也会与你的感觉一样。”
- 人类普遍地追求同情。儿童迫切地显示他的伤害;或甚至故意割伤或打伤,以收获大量的同情。
格慈士在他著名的《教育心理》中说:“人类普遍地追求同情。儿童迫切地显示他的伤害;或甚至故意割伤或打伤,以收获大量的同情。出于同样的理由,成人也会显示他们的伤害,叙述他们的意外、疾病,特别是动手术开刀的详情。为真实的或想象的不幸而感到‘自怜’,实际上,这差不多是人类的一种共同习惯。”
所以,如果你想使人信服你,那就应该遵守第九大原则:同情对方的意念及欲望。
十、激发他人高尚的动机 - 每个人的行事都有两个好理由:一是看起来很好;一是的确很好。
- 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放之四海皆有效的法则,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些例外。
- 如果没有迹象显示顾客有问题,最好要相信他们是诚心诚意愿意付清账款的。
据培庞.摩根的分析,每个人的行事都有两个好理由:一是看起来很好;一是的确很好。行事的主人都会认为真的很好,你不用再去强调。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把自己理想化,都喜欢为自己行为的动机赋予一种良好的解释。因此,如果我们要想改变他人,就应该诉诸一种高尚的动机。
所以,如果你想使人信服你,你就应该遵守第十大原则:激发他人去产生一种高尚的动机。
十一、戏剧性地表现自己的意图 - 这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时代,仅靠一点点语言的叙述是不够的。真理需要我们使之更生动、更有趣、更加戏剧化,你必须恰当运用表演的艺术。
纽约大学的鲍登和伯西共同著写了《怎样获得辩论的胜利》一书,然后将这些原则引用到一篇演讲中,并在以后被拍摄成电影,向数百家大公司的营业部职员放映。他们在观众之前激烈辩论,表演售货的正确与错误方法。
所以,如果你要使人信服你,就应该遵守第十一大原则:将你的意图戏剧性地表现出来。
十二、让他人不断面临挑战 - 要做成事的办法,是激起竞争,不是勾心斗角的竞争,而是相互取胜的欲望。
- 取胜的欲望!挑战!激发!激发他人产生一种向上的精神——一种确实有效的方法!
- 提出一个挑战,那是任何成功者都喜爱的一种竞技,一种表现自己的机会;那是证明自身价值、争强斗胜的机会。
罗斯福在这一激将之下继续奋斗下去,其余的事情就已成历史了,一个挑战不只改变了他的一生,而且也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斯瓦伯知道挑战的巨大力量,普拉德知道,史密斯也知道。
那是任何成功者都喜爱的一种竞技,一种表现自己的机会;那是证明自身价值、争强斗胜的机会。所以,如果你要使一个富有上进精神、充满血气的人同意你的意见,那你就应该记住第十二大原则:给他人提出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