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大明王朝,再来看庆余年。
这两部剧都算是权谋剧,大明王朝是智商和权力的疯狂内卷,庆余年呢,背景是现代文明和古代文明的碰撞,隐约留着一个权争的突破口。
两部剧的皇帝有点类似,穿着随意,城府极深,工于心计,喜欢把人心当战场。
论权谋,论逻辑,论整部剧的完整度,论深度,大明王朝确是顶峰。
庆余年呢,有些缺点。特别是前半部,基本上就是七个爹和一个男主的故事。男主太顺利了,只要一出现问题,就有各个爹帮忙解决。女主没啥人格魅力,整部剧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并且,有些价值观的输出有点太直白了。
本来是想弃剧,只是它的终极设定一直在吸引着我:这部剧的背景虽是封建王朝,但它其实发生在未来。男主的母亲是一个曾经身处最高级文明的工科女博士,但是由于一些原因,高级文明消失。世界仿佛被按了重置键,又展开了新的轮回。作为一个拥有现代知识的高智商女博士,她到了封建王朝,带着一个蒙着眼的机器人,轻松玩转这个世界。但由于太过于不可控而被无数人忌惮,最后在临盆时被杀。男主是她下药骗皇帝生下来的孩子。
男主从一出生,就拥有一切高级文明的记忆和知识。他很孤独,非常明白他融不进这个世界。他就像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不知道为何而活。遇见女主之后,对她一见钟情。他像是抓住了希望的稻草,由此也渐渐与其他人产生羁绊。他的一切都很顺利,但看完第一部,会让人觉得这样的顺利其实非常正常。因为他只是几个爹,特别是亲爹手里的一颗棋子。甚至最初他见到女主,其实也是皇帝刻意安排的。从他一出生,就被安排在一个局里。所以第二部,应该是讲棋子的觉醒和反抗。
可能是因为故事还没讲完,我总觉得哪里不太通畅。不过这部剧,由于众多老戏骨以及男主张若昀演技的加持,给人一种心神激荡的感觉。很多片段拍得特别好,比如说男主在宫内设宴时醉酒背诗百余首。很多人在夸这个片段集中展示了男主的孤独感,而我是一想到这些文明已然散去,李白杜甫苏东坡这些文坛大家再也不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男主无人知晓,感觉万分感慨。这些诗,中华文化瑰宝,在这个片段中尤其令人感动。男主的一些心理战也让人感觉很厉害。其他人物塑造得都很丰满(除了女主,我还是觉得是原小说的问题,女主怎么都没女配有魅力呢)
哦对,这部剧还有一个特点,有一点点周星驰式的无厘头。大明王朝整体都是非常庄重,并且很费脑。这部剧则亦庄亦谐,算是一部轻喜剧。我更喜欢哪种呢,只能说,从逻辑上理性上来说我喜欢大明王朝,但是从感性上我会喜欢庆余年。我没给大明王朝写读后感,因为看完好像没有太大的难过。心里会想,好厉害啊这部剧的思想,我可以思考思考。看完庆余年,害,有点小难过,所以只能通过写点什么来化解。就像上次看的想见你,写完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