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影评家总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们,哪些电影不容错过,哪些电影不看为妙。可是他们的看法有哪些我们可以笃信不疑呢?
同样,很多文章都旗帜鲜明的树立自己的观点,然后信者有之,不信者有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到底该相信谁呢?
为什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自己呢,觉得讲的都有道理。可是却从没有认真思索过,他们的观点是什么?理由呢?推理过程有没有谬误?数据是否真实可靠?等等问题。
在读过《学会提问》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采用海绵式思维来阅读文章。这种被动式思维方式只是强调单纯的获取结果,并对作者的观点加以理解。在此过程中,不需要你绞尽脑汁地苦思冥想,也不管读到什么还是听到什么都一股脑地接受。因此,
海绵式思维存在一个极致命的缺点:对各种纷至沓来的信息和观点如何做出取舍,它提供不了任何方法。这就造成一个严重后果:久而久之,你就会习以为常地把别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是他人所是非他人所非。
没人会心甘情愿地论为他人的思想奴隶。因此,我相信你一定愿意自己掌握主动权,选择该相信什么忽略什么。这就要拥有另一种思维方式——淘金式思维。
虽然两种方式都是为了获取新知识,但淘金式思维方式需要你积极主动地带着问题去读。它要求读者问自己一系列既定的问题,旨在找出最佳判断或最合理的看法。因此,读者脑海里需存一份淘金式思维清单:
1. 我有没有问“为什么”别人要我相信他的观点。 2. 在我想到别人的说法可能有问题时有没有把它记下来。 3. 我对别人说过的话有没有进行客观评价。 4. 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我有没有在别人合理说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结论。
采用淘金式思维的读者常质疑作者为何要提出各种各样的主张。在阅读时,他无时无刻不在和自己的阅读材料互动,目的是批判性地评价所读材料,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
我也明白听过很多写作的课程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音频时,为什么最后执行起来很差了。因为他们给的是他们自己践行之后的方法论,有多少对自己有用还需自己认真践行—思考—再践行—再思考,最终才能为己所用,而非为它所累。换句话说,他们能给的其实是快速入门的方法,积累、完善的过程必须自己去完成,谁也教不了,别人能给的只是他自己的经验。
改变就在这一瞬间。不是知识没用,而是自己的思维方式没有作出改变。换一种思维方式,你就会打开另一扇通往世界之门,成为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你,从此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