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3|自杀的行为

《尼各马可伦理学》忘带了,本想写更加相关的“爱”或“友情”之类的章节。只能下次了。


这次想说的是关于人的行为,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看法,行为可以是顺应意愿的,也可以是违反意愿,还有一种是无意愿的。

顺应意愿:我想死,于是我做了令我死亡的行为(自杀)。

违反意愿:我不想死,但为了别的其他原因,我选择自杀。(如我的敌人绑架了我的女儿,只有我死他才愿意我的女儿)

无意愿:简单讲是无知。对这个行为的结果判断出错;或不明确的情况下,做了这个行为。(如孩子误喝的毒药)

亚里士多德将人在愤怒之下的行为剔出这3种类型之外,认为在盛怒时,人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却控制不了,属于动物性的、失控的、非理智的状态。

盛怒之下的行为可以考究一下:

本次共读只涉及自杀的行为,因为不考虑无意识的(不小心把自己弄死了)。因为盛怒之下会遵循动物性的本能,本能反应是伤害别人而非伤害自己。

但如果是通过伤害自己去伤害别人呢?

如果伤害自己是伤害别人的最好办法,自杀对自己的伤害显然是最大的,一个认可这个法则的人,在盛怒(非理性)的情况下,会不会就选择了自杀的行为呢?

不过我认为认可这种“自杀能使别人受伤”的法则是出于一种认知错误。他认为“他人的情绪必然受我的行为影响”,这种“必然”的错觉才是这种自杀行为的根本原因。

我死了你必然会痛苦,我才愿意死。

但假如我死了,你只是“可能”会痛苦,我便会寻找令你痛苦的其他办法。

盛怒(非理性)的自杀行为大概如此,是以为自己在对方心中占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能影响对方的快乐和痛苦。而很明显,真正能让自己快乐和痛苦的只有自己而已,明白这点,就很难做出这种行为,因为认知修正了。

上面这种自杀要我说虽然不属于无意识行为,但同样属于行为后果不清晰。

我死了你必然会痛苦

而违反意愿的自杀则不是这样的。

我不想死,但是我欠下太多钱了、我的女朋友和我分手了、儿子不听话……等等这些。他们的本意并非想死,只要反问他们一下就会明白,“假如没有债务、孩子听话、受人尊敬、女朋友是爱着你的”——你还想死吗?

答案很明显。他们的自杀行为并不是想通过这个达到什么目的,而是,他们的生活需要一些支撑条件——财富、尊重、爱情等。当这些条件缺失,而且感觉自己无力再获得这些时,绝望的感觉就出现了。

这是违反意愿的,有条件的自杀行为。我认为大部分的自杀式属于上述两种。

还有一种是顺意愿的自杀,“我想死,因为渴望死亡。”这种并非出于害怕、绝望产生的自杀是少见的,或许甚至超出了人们的理想,原本我以为哲学家的死亡应该属于这种情况,但当我写到“我去死是因为我喜欢死亡”时,我觉得连哲学家的死也不属于这个范围。

这大概是一种超脱的,常人无法理解的顺意愿行为吧。

这次就写到这里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