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在佛教史上也是著名的大居士,与许多佛门高僧都有密切的往来,其中与佛印禅师的情谊最为深厚。
两人相处无拘无束,不仅经常辩论佛理,有时还相互戏谑取乐,他们之间的很多典故,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一次,被贬黄州的苏轼与佛印谈禅论道,说“以大师慧眼看来,吾乃何物?”
佛印说“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
苏东坡一听之下大为欢喜。
可他见佛印胖胖的萌萌的,也想打趣他一下,便笑着说:“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
而佛印听苏东坡说自己是“牛屎一堆”并未感到不快;
只说“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
让苏轼一时尴尬无言。
01
世界是意识的投射
尼采说过一句话,“眼睛就是监狱,目光所及之处就是围墙。”
这与佛印所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心理学有一个名词叫“投射”,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
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用以分析及了解“说者的内心世界”。
所谓“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
我们可以想想自己,对他人的理解中有多少实际是自己感受的投射;他人言行中,又有多少是自己的独白?
而世间的所有人和事物又犹如一面镜子,能照见我们的内心和内在的投射。
也有人是这样形容的:我们每个人好像坐在一个大大的球面镜中间,我们周围的一切全是自己的投影,所有的成像都是自己。
可以说,我们看到的天地万物芸芸众生都是自己。
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去指责和抱怨任何人与事。
例如,孩子的习惯、性格等等不好的地方,那可能是因为我们也不够好,孩子只是我们的镜子。
我们对孩子不满意,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不满意。
所以,我们看到的一切,便是内在认知、心态等对外在的一种投影。
再举个例子,我们看到一朵怒放的花,花就是自己,我们高兴它就妩媚,我们低落它便无色。
外在的一切只是我们的意识的投射。
02
通过外在看本质
而外在一切的存在,其实都在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突破自己。
如果外在的人或事不合心意,甚至给我们烦恼痛苦;
那么他们便是在提醒我们,需要突破自己的认知障碍或观念囚笼,这些都是我们突破自己的助缘。
所以,佛说,烦恼即菩提。
我们看看周围的镜子,你就会明白,当我们指责谩骂一个人时,一根手指指向别人,四根手指在指向自己。
我们所有的怒气等情绪都会反射给自己,最后伤的也是自己;
当我们赞美夸奖一个人的时候,四根手指指向自己,不是别人棒,而是我们自己优秀。
只有善良的人看到善良,只有阳光的人看到阳光。
我们的心是干净的,周围的一切都是干净的。
心净则佛土净,心美则一切皆美。
我们看到不净,是心里不净,所以六祖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这也像文章开头说的苏轼与佛印一样,看别人是佛,你本身是佛;
看别人是魔,你本身是魔,就是这么简单。
03
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世界
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世界。
天地万物都是我们的镜子,我们想看到什么样的投影,只有改变自己这个投影源。
而改变自己,便是改变投影,改变世界。
那我们如何改变自己这个投影源呢?
这需要我们颠覆自我认知,突破自我障碍。
世界上并不存在一个独立不变的“自我”,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以无常为常,以无我为我,以天地万物为大我;
我与万物同体同构,物我两忘了,哪里还有什么障碍,我们看到的一切便都是无限美好。
因为我们是那个投影源,在投影源上下功夫也是真正的修行。
天地万物的镜子,让我们反观自己,看清自己,回归自己。
如果看不清世界真相与真实自我,那是因为我们的眼与心蒙了尘垢。
所以,我们不能光用肉眼看世界,它只能让我们向外看,不能内观自己,我们看到的外物也只是表象而已,并不真实。
比如万物的颜色,万物本身并没有颜色,颜色只是我们的感觉而已。
我们的认知与欲望都是尘垢,蒙蔽了慧眼与本心,把这些东西清除了,我们的心才能光亮如新,观照世界,清清楚楚,干干净净。
所以说,万物是观照自我的镜子。
但其实,我们的“心”也是一面镜子,观照万物,明明白白,“物物而不物于物”。
庄子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得道的至人,用心就像镜子一样,对万物的来往,既不迎,也不送,如实映照而无所隐藏,所以能够经得住外物的万千变化而自己不会损伤丝毫。
至人用心若镜,世人如何心明如镜呢?
便是修心,清除心镜上的尘垢,让“心”回归清明,恢复如初,“复归于朴”,复归到心的本来状态。
所以,改变自己,一切从“心”开始。
一旦我们的“心”变了,人和事物也会跟着变了,我们的终境会随着心的改变而改变。
因为心变了,念头就会变,念头变了就会改变习惯,习惯变化了,行为也会跟着变;
而行为的变化,决定了我们“命运”的轨迹,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境由心转,命由己造”。
我们也就会明白,我们周围的环境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只是我们内心的反应。
所以,要想改变“命运”,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心上下功夫,从心做根,从心做源,万物是心的映照,心也可以观照万物。
生命中所有的光彩,唯有心才能绽放。
当我们借助周围的一切,修正自己,我们便能把内在世界调整得很好,内心会更平和,更平静,更从容,人生也会更明朗,越走越顺。
练就一颗“如如不动”的心
我们的“心”很容易被物欲、世俗等遮蔽,时常躁动不安,心的静止状态被打破,心便产生不了理,我们的心乱了,世界就乱了。
所以当我们埋怨这个世界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反求诸己,先思考是不是我们的心先乱了。
王阳明说“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只要我们养的此心不动,心便是真理,那么如何做到“不动心”?
在彩虹之门疗愈空间,我们便可以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练就一颗“如如不动”的心。首先在色彩心理疗愈师引导下运用色彩识人技术“向内看”,与内在的自己对话,看清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真实的情绪状态;
然后运用色彩瑜伽、舞蹈、绘画,茶花香道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放下意识的分析和判断,面对任何情绪不再评判和排斥,而是接纳一切的发生,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
“心动,则万物动;心静,则万物静。”世界是一片影像,而我们的心便是投影源。任凭世事变化,若是内心如如不动,安定平静,便会拥有祥和美好的天地。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