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养成读书的习惯?
主动运用七步养习功,习惯自然成。
第一步:设定身份渴求
渴求养成读书的习惯,成为一个常读书的人,是普通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送给自己的一个天大的礼物。
有了读书这个习惯撑着精气神,无论你过的多好,你都不会嚣张,因为你知道人类数千年的辉煌;无论你过得多差,你也不会沉沦,因为你知道人类数千年的沧桑。
第二步:设定惯常行为
执行3283精读法就是了,当然你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改良。
读书过程中需要养成习惯的细节,还包括:
1. 没有粗读、泛读的经历,不可直接上精读,会太累,以免造成不好的体验感,挫伤读书的兴趣。
2. 精读过的书,每半年(6个月)翻出来,复习一次读书笔记。
如有兴趣,可以快速粗读一遍。
3. 粗读书、泛读书,要与精读过的好书分开归置。
对精读过的好书,可分类存储归置,积少成多,以成排成柜的书,彰显自己的读书量,增强自己读书的兴趣与信心。
4.下载一个读书记录软件,或者用印象日记,记录自己读过的好书。
有空的时候,可对着书单看看,随意锁定一本书名,问问自己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什么。如果回答不上来,就回去把书找出来,复习一遍。
5. 读过的好书,在喜马拉雅等读书平台,搜索出来订阅收藏,可以用碎片化时间听,如利用开车、洗菜做饭、饭后清洁的时间听。
6. 家人是最好的监督员,可以请家人监督自己、督促自己早起早睡、读书、跑步、写作等。
经常同家人分享读过的好书,带动家人在周末开展家庭读书分享沙龙,让孩子们分享自己读过的书,给孩子们讲自己读过的书。时间无需长,30-45分钟就好。
7. 读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好书,就顺手写个推荐词,推荐给朋友与同事。找到一本好书的成本是很高的,愿意将你发现的好书与人分享,是积德行善。
8. 尽可能多读纸质书,一则有书香气,二则方便标注,三则省眼睛,四则读后归入书架,会像卫士一样守护你。
买书一定要买正版书,少读电子书,太费眼睛了。
9. 每次出差、旅行时,记得在包里装两本书,利用坐车、坐飞机、等人、以及早晚的空隙时间,读书。
10. 多结交读书的朋友,尤其是在目前这个异常浮躁的社会,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有良好读书习惯的人,一年读二三十本书的人,都是难得的良师。
第三步:设定触发方式
书,本身就是最好的方式。
看见书就想读,如看见跑鞋就想跑、看见好吃得就像吃一样。
书店、书柜、书房,也是很好的触发场景。周末了带上家人常去书店,同逛公园一样好。
家里有一个干净的书房,有一排书让你常驻足的书柜,就可以高枕北窗寻乐地,拥书南面做长城,这感觉很让人踏实、很让人安心。
高压力、坏心情,也是很好的触发方式。每逢压力太大、心情不好,就挑本书、泡杯茶,坐在地毯上,或书桌前,一两个小时就能安安静静地把自己清空了。
第四步:设定节点目标
对于一年能看一两本书的人来说,这个不难,无非是加大读书量,去年一年读一本,今年一个季度读一本,明年一个月读一本,后年每两周读一本,一年读二十本好书,就很好了。一天读一页也行,读两页也行,只要不间断就好。
读书,图质不图量,一本好书读二十遍,一年读一本好书,也行,能帮助自己成长进化最重要。
对于见了书就瞌睡、就头晕的人来说,养成读书的习惯,确实不容易。
可以先从粗读、泛读开始,挑好看的小说类、通俗的历史、虚构的演义类书籍看,武侠、言情、古典、铁血、考古探险都可以,只要你看的有兴趣,很开心就好。这样粗读、泛读几十本书,再顺藤摸瓜,向精读、研读升级。
譬如,你看了《明朝那些事儿》,对明朝二百多年的社会结构与阶层跃迁感兴趣,你就可以读这方面的专著,并做读书笔记。
第五步:专注专注,专注练习
每天读一点,读一页也行,读两页也行,读十几页也行,两三天读一本书也行,坚持每天有读的这个状态,就好。
读书的时间,可安排在早上上班前、用过晚餐后、晚上睡觉前。
第六步:及时反馈,改善改进
对于初步读书的人,认真体验每次读书的感觉,看看是什么阻止自己看书,是大脑的困倦,还是心理的抗拒,还是其他的诱惑,一一的予以克服,慢慢的找到能沉浸入书中的窍门,逐步改进。
对于每年能看一两本书的人,认真地落实3283精读法,逐步改进,形成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以提高读书的效果。
第七步:及时奖励,正向循环
每读完一本书,就及时慷慨地奖励自己。
二、判断读书习惯养成的指征是什么?
1. 每天看书,喜欢看书,乐意看书,有闲工夫就看书。
2. 不看书会有微微的堕落感,会觉得自己面目可憎。
3. 家里藏书不下五十本,没书可读,何谈习惯。
三、远离垃圾书、快餐书
只要你常读书,碰上滥书,是常有的事。
现在大家忙,大多都是在网上买书,没办法像在实体书店一样,可以先浏览后下单。
有时候,你精挑细选,结果还是挑了一本滥书,煽情,滥情,无病呻吟的矫情与啰嗦,文笔差,立意差,逻辑差,七拼八凑连裱带糊,连基本的常识都不顾。
这时你的感觉会很不好,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中带着恶心。
但你无需苛责自己!
这类滥书,有时候会被出版社、书商包装得很有迷惑性,找几个不知真假的大牛,弄个裤带捆在书腰上,或干脆就在书的封面印推荐语,搞得很高大上,一不留神就被忽悠了。只是在培养读书习惯的起始阶段,碰上这样的垃圾书、快餐书,实在太晦气,会严重削弱读书的兴趣。
应对办法有三,一是选书时仔细看书籍的目录,依此可知书籍的核心主旨与结构逻辑,感觉不好,果断弃之;
二是科学知识类的书籍可选最新出版的,其他哲学类、历史类、思想类、文学类、社科类的书籍,最好不要选新进出版的,至少要选出版5年以上的,以免被所谓的炒作书畅销书恶心到;
三是书到手后,一旦发现上当了,就赶紧扔掉,不要往书架上插,直接进垃圾箱。扔掉一本滥书书,也就几十块钱,但保留一本滥书,其隐性成本可就大了,会让你对自己的存书质量打折扣,对自己的认知层次与审美水平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