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我第一次读茅盾先生的作品要从《子夜》说起,我认为《子夜》和《幻灭》是很难读的,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动荡,很多背景都不清楚,因此,像什么“童子团”,“俊标”“农协委员会”等的词,都不是很理解,总之,我的不理解还是归咎于我没有深入那个时代。
言归正传,我认为茅盾先生在对小资女性的描述十分到位。茅盾先生曾说:“她们有知识分子的共同特点,但性格又不相同,这些构成了我写作的材料。”是啊,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选择确实会造成不同的性格和命运。
茅盾笔下一般有两种女性:一类是现代西方型女性形象,一类是传统的东方型女性形象。以《动摇》中的孙舞阳和方太太,《幻灭》中的慧女士和静女士为代表。(目前就读了这两对比较鲜明的女性)
孙舞阳是革命人,她活泼好动,好强好胜,思想新颖,对革命充满了激情和希望,但这种过度的激进也是这类女性致命的弱点:她们对革命的热情很高,因此革命一旦失败后,激进的性格会使她们走向另一个极端——堕落!
《幻灭》中的慧女士也是这样的,她受到了爱情的欺骗,于是发誓不再相信爱情,她要用男人欺骗她的手段来玩弄男人,因此,真爱不属于她了。
这让我想起了蒋光慈《冲出云围的月亮》中的王曼英,她曾经是一个激进的革命者,当过女兵,吃过很多苦,但最终革命还是失败了,她丧失了信心,于是便想用自己的肉体,糟践自己来惩罚那些土豪劣绅,反动派的人,她的这种行为显然是革命失败后走向了极端,也深刻反应了那个时代新时代女性的彷徨和迷茫无助。
而与孙舞阳相对的是传统守旧的方太太。她虽进过新式学堂,但也只不过是盲目跟风,在革命的浪潮下,她终究又遵循了传统女人相夫教子的使命,过分敏感丈夫与其他女人之间的关系,思想不开化,她们只是懂得伺候丈夫,做饭养孩子,她们的保守思想决定了她们不可能上升到关心社会民族国家的高度上来,所以,革命也就与她们无关了。
与方太太相似的是《幻灭》里的静女士,她是那么娴静,温婉,只想在学堂里好好的读书,不想关心外面的事,但经过一次次幻灭之后,经朋友的鼓动,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的性格变了,但仍彷徨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总之,我认为茅盾先生描写的女性形象十分精彩,向我们展示了内心极其矛盾复杂的各色女性,让我们了解到,在如今的时代,女性在今天也是十分重要的。女性并不只是由闺阁步入婚姻后便再也不能出来,女性也有理想,也可以冲破束缚,我们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只跟在男人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