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感觉出现,还是头一次。
上高中时开始住校。一个月回一次家的频率对从未有过离家求学经历的十五岁少年来说并不短暂,但我从不因为想家而觉得孤独。
我争着参加集体活动,争着记住每一个同学的名字和面孔,争着过好自己的每分每秒,从不伤怀也从不落寞,犹如一朵蒲公英,不问来路,落地生根。
甚至后来我想起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没心没肺。
当同寝室的女孩子想家想到窝在床上悄悄抹眼泪的时候,我哼着小曲端着盆去晾衣服;同学急切地翘了周末的周练回家的时候,我咬着笔头盘算着空出来的星期天下午应该怎么度过;有人给家里打电话煲一两个小时的电话粥,我却只是偶尔打回家汇报成绩。
一身侠气,转身,便不问尘俗。
我是个适应能力很强的人,到哪里都能迅速融入当下的生活,都能毫不保留地为眼前的时光奉献自己的大把热情。永远是生活的狂热分子,也愿意对一切保持好奇。
我有大把的梦想等我实现,有大好的未来等我铸就。
我正值意气风发的年纪,我无限的情怀正蓄势待发,你想让我接地气。
怎么可能呢?
可我那天在她面前炫耀的时候,分明从她眼中看出了落寞。
有意义吗?我问自己。
她是妈妈。那是分别的日子。从此我想要抱抱她,就不再是一个转身喊一声妈妈那么简单,就隔了悉心安排的日程、对车票妥协的无奈和扳着手指数不过来的日子。
那时的她并不想和我比谁考虑得更周到,并不想看我炫耀自己更细心周到更会持家,也肯定不想看我一脸“这个你没必要买”的样子。她只希望我一个人在异乡过的好,不受委屈,不要生病,也许只想在返程回家之前、在不能随时照顾女儿之前、在一伸手还能够到的时候,多为她做一点点有用的事情。比如,买个置物架。
却好像,还多此一举了。
能不落寞吗?
妈妈笑了,说:“没事。这个你也用着,看到它,你就想起我们了。”
我头一次不觉得这话矫情。
以爱为名的付出,何必固执地一较高下。
我想,这样的细节,过去的十八年里也不知漏掉了多少。如果心怀远方与体悟当下注定冲突,我宁愿做一个平凡却细致的普通人。
后来军训,期间我想起国庆节要回家,准备买火车票,却发现反应太迟火车票已经售罄了。于是在微信上和爸爸商量,但他只云淡风轻地说了句,你安排好了打个电话给我们就行了。
我一恍惚才知道,总会有那么一瞬间让你觉得,这才算是在爸爸妈妈心里真正长大了,不再是孩子了。
阁主个人微信号:(←长按复制),专业风水二十一年,为你的运势保驾护航!知八字,知财运不佳,知婚姻爱情信息给你一网打尽!
这样的长大,让我或许庆幸,却也有点悲伤。尤其是在踢正步的队列里一个人跑出来,把被打肿的手伸给教官看向他请假的时候,心头突然泛起十八年来从未有过的委屈和无助。
家。
以后的日子里,可要常常梦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