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莫小邪/作

马上就要十一国庆假期了,很多大龄未婚青年们也迎来一年一度的“相亲季”,今天早上看到一篇文章,吐槽相亲以及相亲过程中遭遇到的各种“奇葩”。并畅想了一番自由恋爱的美好。我当即泼了一盆冷水:不管是相亲还是侥幸嫁给(娶到)爱情,婚后都照样是柴米油盐,争争吵吵的过日子罢了。

不知不觉身边好像多了好多剩男剩女,明明之前都还是“少男少女”阿,一转眼就…

现在有好多人提出“不婚”:明明自己一个人过的挺好的,干嘛非得要结婚阿,我从很久之前就有这种想法了。我觉得人真的没有必要为了结婚而结婚(繁衍后代也不一定非要结婚不可,自然界有多少动物交配完之后,还要生活在一起,一直到死的?)

你们不要跟我讲什么“人伦”,人伦其实大不过“天伦”——即自然之道。

好吧,先不谈这个问题。

还有一些人是觉得:不是不想结婚,只是还没有找到想要与之结婚的那个人。其实,说白了还是“沉没成本”的问题,可能之前遇到过一些条件还不错的,但当时年轻或者因为别的原因,没有选择,现在的遇到如果还不如前者,便不肯将就。而且,等待的时间越长,期待值就越高,也就越挑剔。

可是,也许最后你会发现,其实你跟谁结婚,结果都差不多。别急,我给你说说为什么—

各种数据都表明,现在人离婚率越来越高。之前我看到有人分析说,是因为以前人们的平均寿命比较短,大概只能活四五十岁,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也就二十几年,前半生完成祖先传下来的使命—生儿育女,辛辛苦苦的把孩子扶养大。等儿女长大成人,两个人也就差不多是风烛残年了,折腾不起了,将就着过几年,还来不及厌倦也就挂了。

其实,我觉得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以前人们的生活圈子比较小。大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两个人同吃同睡同劳动(当工人的,可能也都是在同一个单位里面),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差不多,婚后不太容易产生太大的分歧。

但是,现在人们越来越讲究“独立人格”,结婚之后,各自有各自的小圈子,从事不同的工作,接触不同的人、事,所思所想,也自然有所不同,即使婚期有共同的爱好或者是一些小情趣,婚后也会被各种家庭琐事所累,无暇去调剂。

而且,随着工作的调度,个人的际遇不同,社会等级也可能发生变化,彼此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很难再有共同语言,

现在的很多夫妻,下班之后都是抱着手机,各玩各的,你看你的偶像剧,我刷我的微博。很少有时间像父辈祖辈促膝而坐,唠唠家长里短。

可以说,以前的婚姻和生活方式,使两个不同的人,互相之间差距渐渐缩小和融合,而现代的婚姻和各自相对独立、丰富的社交,往往会使两个比较接近的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这也许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但如果婚后两个人之间仍能够保持有限的沟通,或从事相同的工作,或培养和维持共同爱好,一起学习和成长。婚姻还是可以保持长久的和谐美满的。

婚姻这回事,其实跟爱情没多大关系,关键在于经营。

ps:以上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谬误请指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