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因缘和合的世界里,布施是有福德的,行善积德也会有相应的果报。
如果有人能够用全世界的所有珍宝来布施,这个福德是很多的。如果福德是实有的存在,那么释迦摩尼佛就不会说这些福德很多,因为实有的福德也是有限有量的。正因为释迦摩尼佛所指的福德并非实有,是没有福德相的,所以才说福德很多。
释迦摩尼佛对须菩提以实相告,说如果有人能够受持、讲说《金刚经》,哪怕只是四句偈,这个福德都是超过用恒河沙数般恒河的所有沙子数量世界的所有珍宝布施的福德。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如果有人能够受持、讲说《金刚经》,哪怕只是四句偈,这样的人一定是要理解释迦摩尼佛所说的真义。所有相,都是虚妄,如果能够见到所有相都并非实相,才能够见到如来。这样的人看待福德,因缘和合而生的福德也是相,不应该执著于福德相,不应该执著于求取福德相。
如果领悟了福德本无相,那么福德就是无边无量的。有限有量的福德和无边无量的福德怎么比较?没办法去比较。
所以释迦摩尼佛在《金刚经》开始就讲了:“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如果能够不住相布施,福德是真正的不可思量,因为如果能够真的不住任何相,也就见到了实相,一切可能都是极为的玄妙。
对于个人而言,人生所得到的健康、财富、关系、平静、智慧等,都是属于福德的某种具体表现。如果个人想要更好的结果,也就可以去有所布施。不过这个布施的过程,不执着于相是最好的,这样本心可以清清净净,本心会清清楚楚地告诉自己要如何来为人处事,这个过程会是无为自然地在利益自己和整体,也不需要去求取福德却自然会获得福德,也又不会有所执着。
如果个人暂时做不到不住相,那么也可以先从相中来做布施。就好像了凡四训中,袁了凡通过记录功过格,来行善积德,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个人也可以先有意地行善积德,这样在因缘的作用下也可以获得一些不错的结果。但如果是修行的话,最终还是要不住相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