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Tee桑,一个画画,摄影和写作的准自媒体人。
简忠威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水彩画家,也有幸参与过线下的高研班课程。对这样一位追求艺术上卓越的艺术家始终都是钦佩的,也是由于语言的关系,非常喜欢他在自媒体上的碎碎念,他的《形趣之静》与《意境》都整合了他的碎碎念,如今的我的状态看这些文字看的很爽,有了非常多的共鸣和感悟,当然还需要配合大量的练习让身体去感悟和体会。
分享几个颇有感触的书摘:
1.风格不用『找』。因为它本来就在你身体里面,是你个人所有美学品位与价值观的综合气质体现。我只是不想固守题材去塑造『表象风格』。而且对题材的类型选择没有偏见。(P11)
关于风格,我之前一直跟小伙伴们说,别担心自己临摹会跟人家一模一样,少了自己个性,但真实情况是大多数成名的画家都是建立在临摹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举一反三,通过不同绘画主题或是一些有些不一样的构图配色等在网络展示出让人信服的画面,从而让大家喜欢并认可。
2.意境——是画家对现实的感受与想像,是『气质』的美学;
构成——是画家对画面的构架与计算,是『和谐』的美学;
绘画性——是画家对媒材特质的诠释与表现,是『自然与抽象』的美学。
这三位一体的展现,外人看起来看似轻松随意,其实骨子里都是精准、精准、精准。
这三种美学素养,皆需数十年功夫去培养与锻炼。三位一体的品位有多高,绘画的艺术境界就有多高。(P14)
这几年内修一直尝试着走出画的像的舒适区,更多的尝试将自己的情绪和思想通过技法表现出来。有关上述提到的三种美学素养的磨练之路漫漫,还需一步步扎实的前行。
3.用心融入情感的想像、努力表达与实践自己的想法要求,然后开始练习、练习和不停地练习,直到技巧可以完美表达艺术家的思想为止。经过一段不算短的岁月之后,这位演奏者,逐渐感受到他在乐句之间每个音符延展的时间起了变化、弹奏的力量与速度出现了更为细致的轻重缓急。他的身心不自觉地与乐器合为一体,顺其自然地达到他地完美要求。他终于演奏出了美妙的音乐艺术,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听众。
绘画、舞蹈、歌唱、戏剧。。。所有的艺术,都是同一个理。
艺术必须要有内涵、有深度。要言之有物。但别忘了,所有的艺术,都必须透过媒介传递;所有地情感与想法,都必须要靠你操控媒材的技巧去演绎,无一例外。
以上这段话简老师表达了对当今绘画艺术教育一些批判『技巧』与『传授技法的教学』的看法,他不否认关于艺术,技巧永远不是最重要的。他提出了这句话隐藏的含义:『你需要研究更多有关美的知识,以更有创意的发想与更高的要求,真诚地去感受人生,用过人的热情不断地练习以提高技巧的深度,你才有机会让人们感受到你想传达的情感、思想与内涵。』各种各样的『绘画技法』的驱动程式,完全下载自画者本身的个性、观念与品位。艺术因技巧而存在,技巧因观念而形成,观念因生活而启发,这就是『技巧』的真义。
上面的观念碰撞我也在这几年的游学里经历过,也矛盾过,但现在能臣服于自己技巧上的不熟练还需要精益求精,以及深挖自己内心渴望的表达,不断尝试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准确的通过画面表达出来。
书里的很多文字真的需要我慢慢品,结合自己的实践去领悟简老师这些艺术之路提炼出的精华。喜欢绘画的小伙伴们,一起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