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读书笔记6

《情感的失重》笔记

1.浅谈独孤及的《和赠远》:

忆得去年春风至,中庭桃李映琐窗。

美人挟瑟对芳树,玉颜亭亭与花双。

今年新花如旧时,去年美人不在兹。

借问离居恨深浅,只应独有庭花知。

去年美人在这里,今年美人不在了,花还是这样盛放。他用了双倍的字数,显得很啰唆。同样的情感在这首律诗里被稀释了。

就像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同一个意思,重复表达就啰嗦累赘,没有新意了。

2.谈绝句的转折

高老师说,唐诗里情感浓度最高的体裁是绝句。绝句虽然短小,但是里面的情感往往能在瞬间发生变化。

我个人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翻看古人的绝句诗,短短数十个字,就给人描绘出了各种场景,表达出了各种意境与感情。

绝句一般在第三句的时候发生转折。

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

“……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也有一些绝句是在第四句的时候转折。

3.再说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把我们的情绪带进回忆里,一个非常美好的画面。

但是第三句开始转折,让我们从对美好的期待当中脱离出来。

诗人的期待,是桃花现在还在这里,这个女孩子现在也还在这里,而他们将会有一段美满的婚姻。

但是诗人的情绪在这里发生了变化,他说“人面只今何处去”,这就形成了落差。

就如我们坐过山车的时候会有失重的感觉,它在一瞬间把我们升高,又在一瞬间让我们落下去。

一首好诗,它里面会有情感的落差,它会让读者产生失重的感觉。

就像一篇好的小说能调动读者的情绪,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跟着主人公去看,去感受,即跟随主人公或哭,或笑,感受生活。

绝句往往能在很短的篇幅里形成这样的落差,造成读者情感上的失重。

我想,或许正因为如此,很多古诗能流传千古,被后人所喜爱,追捧吧。


欢迎点赞关注,我是平原雪,爱阅读,爱写作,爱分享,写作路上诚邀你同行。

如果你愿意坚持在简书深耕写作,可以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开通简书会员。

平原雪邀请你免费开通简书会员

开通后简信我,月卡返180贝,季卡返200贝,年卡返500贝(仅限首次开通会员)。旗下会员续费,可简信我领取续费奖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