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等待不仅是女子的等待,更是张爱玲之于胡兰成的等待,那段“低到尘埃里的爱”没有结果,让多少人哀婉唏嘘,指责胡兰成的不专情,同情张爱玲的遭遇,婚书上写着“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可胡兰成没有做到,当深情遇上薄情,张爱玲做了那飞蛾扑火的飞蛾,落得满身伤痕的结局,最深的那一痕定在心上。
张爱玲在给胡兰成的诀别信中写到“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了。”这是多么心痛的诀别书,然而文人的爱情大抵有这类,轰轰烈烈的开头,惨淡的结局,除了少有的几对,如杨绛和钱钟书的佳话,更多是郁达夫和王映霞似的闹剧,或沈从文和三三无奈,他们均以离婚收场。也许,每段爱情的开头,女子都有着卓文君在《白头吟》的愿景: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但结局却是“锦水汤汤,与君长诀”。如果说遇到胡兰成之前是漫长的等待,但终究张爱玲曾和所爱之人相守相知。可文中的女子,让人想起,“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那静美的岁月里,他们相识,却终究没有开口,匆匆人生,只是过客。不能相知,更不能相守,到底是开口太难还是女有意,男无情?终其换来一场五十年的痴恋,这等待想换来些什么?一次重新再来的机会,还是一场怀春的幻梦?
《爱》多么无关痛痒的文字,组成了“爱”,好像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写到的“也许是一座城的毁灭成全了流苏”,有人说《倾城之恋》是没有爱的爱情故事,战争成全了一段无爱的婚姻。然而《爱》里,爱的双方,竟没有言语,真是那些眉目已经传达了情感,还是一个秋波双方就已明了,作者没有说,只说女子的怀恋,姑且我相信他们有爱,只是碍于身份有别,女子是小康之家,男子也许碍于身份卑微才没有开口,然而这也没有阻挡一个旧社会女子的悲惨命运,做妾,被轮番的买卖,如叶圣陶在《这也是一个人》中所述,旧社会女人只是被买卖的商品,这样的命运里更需要“爱”。想来沈从文笔下的翠翠是幸运的,有个保护她,尊重她,为她操劳的爷爷,虽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让傩送和天保同时卷了进来,还导致天保的死,但终究那晚的虎耳草里藏着“爱情”,只是爷爷的离去,天真善良的翠翠会迎来怎样的命运,谁也不知道。
因而,我在读《爱》时,不仅读到了许地山在《你为什么不来》一文里等待的苦闷,也读到了对“爱”需求的强烈欲望,也许“爱”是女子对世界最后的怀想,也是她活下去的动力,女子需要关爱,于千万人之中,不早不迟的赶上,若她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男子,你是否应给予爱之回应。
当然我认为这“爱”之回应也应该来自于社会,一个女性的悲剧,外因来源于社会,内因才是自己,是否这个社会应给予她更多的关爱,若她拥有,便不会痴迷于青春懵懂的早年之爱,或者她便有能力好好去爱。
(读张爱玲《爱》的一点感想及反思)
附:我也写过一首没有爱情的爱情诗:《爱情故事》,供您阅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