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农家妇女,她离开我们已整整四年了,但是,她的音容笑貌永远的活在我们的心中。
母亲天生就是劳碌命, 打我记事的时候起,天不亮母亲就早早的起床,开始给我们张罗饭菜。等我们起床往学校走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已经在地里了;中午我们回到家里,母亲一脸的汗水,刚从地里回来,擀面条炒菜,在烟熏火燎中准备中午饭了;下午放学回到家,做完作业之后,暮色四合,华灯初上,父亲母亲才带着月亮荷锄而归,这种“披星戴月”的经历伴随我走过了纯真的童年。耳染目濡间,我也学会了好多本领,诸如擀面条、烙饼都不在话下。前几天回去看父亲,我还依着母亲的样子蒸了“油眼卷子”,是母亲不折不扣的“衣钵传人”了。
母亲性格平和,从不和人高声言语。她平时话语不多,把对子女的爱倾注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当中,她性格和善、同情弱者。每当乞讨者从家门前经过,母亲总是又给衣服、又给饭菜,奉献着人世间的最温最暖。母亲总是给我们讲,他们是社会最底层最弱的人群,这样做是雪中送炭,是人世间最大最大的善事,比烧香磕头要实在的多。
小时候的一年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一个乞丐哆哆嗦嗦的在家门外的大街上走着,穿着露着脚趾头的单鞋,只见他脸色发白,嘴唇乌青,脚部红紫。母亲让他喝了姜汤,把父亲的旧棉鞋毫不犹豫的给了他。我很是不解,母亲教育我,把鞋给了他,自己还可以再做新的,但是如果这个乞丐长期穿单鞋的话,他也许会冻坏脚,他是最需要的。由此,我向母亲学会了善良。
母亲胸怀宽广,处处以大局为重。父亲弟兄两个,大伯从小患有眼疾,落下了看不清楚的毛病,干不了重活,一家人的生计重担自然就落在了父亲母亲的头上。母亲从来都是给奶奶、大伯以最舒心的照料,从不挑三拣四拈轻怕重,处处以大局为重,以她的孱弱之躯维护着家庭的温馨。远离闲话世界,邻里纷争从不参与,对于别人的说三道四别总是一笑了之,一切也总是淡然处之,自然风清云淡。以宽广的胸怀看待这个世界,以宽容的胸襟去理解这个世界,是母亲给我们树立的思想道德丰碑。
我的家庭是贫困的,但是丝毫没有影响母亲支持我上学的脚步。离开村子到镇上去上初中,每次离家之前,母亲总是给我备足了干粮,准备充足的钱票,千叮咛万嘱咐要吃好,站在村口一遍又一遍的向我招手,成了记忆中送行的一道风景。殊不知,这些钱都是父亲和母亲勒紧裤腰带,一个子儿一个子儿攒下来的。我上师范时的学费,也是如此,可他们从来没有喊过累叫过苦。母亲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对生活那种穷且志坚、任劳任怨的态度,始终鼓励着我前行的脚步。
我参加工作,有了自己的小家。本希望来回报自己的父母亲,让他们过上好一点的生活,可是,对于我的“孝顺”,母亲总是数说我的“不是”,总是说我们年轻人,新成立家庭,需要钱的地方多,他们都还身体健康,有勤劳的双手,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不仅如此,还经常给我们蔬菜粮食。
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行孝蹉跎”中,母亲从中年走到了老年,从黑发走向白头,从健康的岁月走向了多病之秋。母亲病倒了,在经历近两年的病痛折磨之后,走完了辛苦劳碌的一生。她的心里总是装着她的儿子,装着别人,最后想到的才是自己,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境况,让我们情何以堪?
我把母亲的照片放在我的办公室,她那慈祥的笑容永远陪伴着我,她圣洁的人性光芒永远照耀着我,她永远教导着我勤劳勇敢、真诚善良、朴素求真!她永远鼓励我向前、向前、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