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今年参加完高考、考上大学的孩子应该早已到校参加完军训,坐在象牙塔的教室里学习了。
前段时间,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的一段视频采访,道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现在最好的教育资源,是集中在一线城市的;能考上名校考出好成绩的孩子,必出自一个有远见,父母高学历的家庭;古往今来的“寒门出将才”已被颠覆,寒门能出的将才也是凤毛麟角。
而如果你仅仅以为熊轩昂是因为生在了一个外交官父母的家庭,从小拥有了比别人更充足的教育资源,而看不到他背后的努力,那就大错特错了。
熊轩昂小学时,学习并不拨尖,但一直成绩都比较好,由于父母都是外交官,其实他是一个常年在北京的“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陪伴,他从小就接触《上下五千年》等历史类书籍,而随着父母的外出访问,他也随同去过好多国家,结合他去的国家,爱上了看地图,爱上了地理,也是他选择文科的主要原因。
他并不是天才,一模考试也考的很烂;也并不是书呆子,照样喜欢打篮球,有自已崇拜的偶像;他和其他的孩子一样,高中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甚至,父母得知他考了北京的文科状元,都很难以至信。
考上状元是运气,同时,也真的是他努力的结果。
同样,写出《你凭什么上北大》一文的作者贺舒婷,在文中也写到,高一时的叛逆,不好好学习,从高二分科后才开始努力向前赶,高中五本历史书都能翻来复去的背五六遍,背到流泪,背到崩溃;而每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都承受着恐慌和迷惘的双重精神压力,却又不得不强迫自已将自已埋进书本,埋进试卷,埋进那个有希望能够化蝶的黑茧中。最终她实现了自已的梦想,考上了北大。而支持她在这个取得阶段性胜利的路上的唯一法宝,只有两个字:坚持。充分体现了“意志的力量,是决定成败的力量”这句话的真谛。
前两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的儿子今年高二,考入了县一中高中部最好的一个班级--特尖班。
跟我聊起她儿子的学习,她发出佩服自已儿子感慨:暑假每天都保持七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学习和打球的时间安排的非常有规律(她儿子在初中时曾代表县参加市运会取得金奖),在做完老师布置的两套六科暑假作业后,自已又找来一套题练习,而这一切都是孩子自发自愿的。
自从开学后,这个班老师上课进度快,能进这个班的孩子也都是年级的佼佼者,部分科目开展题海战术,每天晚上凌晨二点左右才能睡觉那是常事。她心疼儿子,想劝儿子别做题了早点休息,儿子答:不行啊,妈妈,如果我不做,就不知道哪道题不会做,明天老师讲的时候,也只对大多数同学不会做的才讲,我总不能每道题都举手吧。
这样的学习下,她的儿子在近两千人的年级中,学期成绩都很稳定的保持在前三名之间。
而朋友更爆出她儿子同级不同班的另一位女生的学习,那是在特尖班家长会上,女生的父亲发言提到的,她的女儿,暑假执行的是上学期间的作息时间,也就是说,一天二十四小时,只有十小时以内她是用来吃饭休息的,其余时间,她都在学习。而她的成绩,一直在年级稳占鳌头。
我的认知里,暑假不就是给孩子们放松玩耍的么?从没想到现在的孩子将暑假用来逆袭!暑假都能自觉保证七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那已经很牛了,居然还能够自觉遵守上学作息的!
试想自已当年,高三了都从未在十二点之后睡过觉,可以说用来奋斗的青春我却从未拼出老命的去学习,想来也挺遗憾,也就怨不得现在赚着不多的薪水,过着温饱线上挣扎的生活了。
所以说,我们通常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顶尖大学,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是天赋异禀,而自已家的孩子只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这是多么错误的想法啊!
在如今并不缺衣少食,讲求优生优育的当代,孩子们之间的智商,并不会差距很大,而区别只在于,在相同的师资下,谁家的孩子更刻苦,更自律。
谁说现在的孩子是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他们比他们的父辈们,更清楚对自已的定位,更清晰的知道自已要往哪条路上走,认准了目标,他们能对自已狠得下心来,这样的他们,也一定配得更好的学校,更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