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讲“要用一个合理的价格购买一个好的公司,不要用一个便宜的价格购买一个平庸的公司”,
作为曾经担任过两家明星IT公司高管的人,我也不妨分享一下我和Google招人的哲学。首先,对于非常重要的岗位的人,我会开出一个比市场价高一倍的薪水,这样就是由我来挑选最好的人,而不是让最好的人在几家公司中作比较了。
这是我在过去选择会计师和律师时学会的,我所选择的这些专业人士,薪水比整个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一倍,但是他们真的非常优秀而且敬业,我使用了十多年,至今非常满意。我们在Google和腾讯,靠这种方法,聘请到行业里数一数二的精英,事实证明他们能够完成一般人完不成的奇迹。Google很多改变世界的项目,都是这么做出来的。我总结Google在工程上成功的奥秘,其实就是一句话:杀鸡一定要用牛刀。今天,阿里巴巴也在学Google的这种做法。
我在第54封信介绍工程师的分级时讲过,世界上人和人的差别常常是数量级的差别。对于关键岗位上的人,用一个一流的人和用一个三流的人,结果会大不相同。但是,为了引进这个一流的人,而且让他能够安心为你做很长时间的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一个高出他预期的待遇。
但是,这种关键职位对于一个公司来讲,会是非常少的,因此对于大多数员工,我们不会给予比任何市场价更高的待遇,有时给的待遇可能比竞争对手还要低。因为我虽然不提供更高的薪酬,但是会给年轻人更多的成长空间,因为对于真正有志之人,会更看重后者。讲到这里,就要说回到我们的主题了,我对年轻人第一份工作的建议。
几乎没有人靠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发财。如果大家能够认清这个现实,就能体会第一份工作是否多20%的工资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因为你在那个阶段挣多少花多少。
那么怎么办呢?人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必须能帮助你在十年后挣到同龄人或者同班同学3-5倍的收入,这样你才能在北京买得起房子。第一份工作必须是能够让你极快速地成长,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全行业,而且你也需要主动通过第一份工作尽可能地成长。
在IT行业里做工程的人会有这样的体会,大学毕业去了Google或者微软的,只要愿意学习,三年后工程能力都很强;去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的人,就要差不少了,因为前者非常注意培养人,而后者不注意,当然去了其他公司的情况可能更差。三年后,如果从微软跳槽到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可以拿非常高的薪酬,就一下子实现了比同班同学工资高一倍的目标。
当然,再次选择新的公司时,依然应该以成长为目标,而不是以是否多20%的报酬为准。在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还非常看重业绩表现,如果这个人愿意学习,有一颗开放的心,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他会进步很快。如果他能够一直以这样的态度去做事情,10年下来,比同班同学的收入多个三五倍完全是可以达成的目标。而真达到了这个目标,我想他至少对事业发展和经济地位,应该比较满意了。
如果运气好,也足够努力,他就可能成为那些我们愿意出双倍价钱请的人,而靠走职业道路发财的人,都是这一类人。这些人将来如果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比其他人也高很多。
每个人有自己的起点,自己和自己比,和与自己同条件的人比,只要做到每过几年上一个台阶,二本大学的毕业生的收入几年后就能超过一本的平均水平,一本的也能超过清华北大毕业生的水平。
反过来,如果第一份工作看似挣钱多一点,什么都没有学到,什么机会都没有,十年做下来,这个人可能会发现他在原地踏步。我在腾讯面试过一些从清华北大毕业,到外面混了一圈的人,发现他们不但水平比应届毕业生高不了多少,还养成了一堆坏毛病。
我在Google时遇到的情况也类似。每年总会有些不错的候选人获得了我们的薪酬福利包(指工资,奖金,福利,股票等总和),却没有接受。三四年后他们又跑回来重新面试Google的工作,我问他们当时为什么不接受Google的职位,他们通常都是说,雅虎或者微软多给了20%的工资。
当然,通常我们还是会招这些人进来,但是到了Google之后,他们的职级可能就比同班同学低了一级。我在之前讲过,在美国大部分人通常一辈子只能被提升两次,在Google这样的企业最多多一次。如果毕业后几年职级就比同班同学差出一级,即使多挣了点钱,也不是什么好事情,更何况一旦在第一份工作中养成坏习惯,要影响自己一辈子的发展。
如果每个人都往那些收入低一点,但是非常好的公司挤怎么办?这一点你还真不用担心,我发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在乎20%工资的人要比注重自己成长的人多,因此就给有志气的人留下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