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故乡在每个人心里的分量,如同我们内心的世外桃源,是一个充满梦幻的完美乌托邦。
后世继往开来,融合在代代的血脉基因里,薪火相传。
一、她从海上来
铭绣,1924年生人,原籍高雄。
圆圆的脸庞,终日被海风吹晒成小麦色的肌肤,细长多情的双眼,含情脉脉。她有着闽南先祖传承的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因常年累月在海边辛苦劳作,娇小的身材,特别显出一双大脚的不相称。
她却天性热情、奔放;勇敢坚毅。
炯炯有神的目光里饱含着不畏任何风雨的坦荡、她薄薄的双唇不轻易袒露心扉,却像是蕴藏着一个世纪的宝藏,叫人总想亲近,听她娓娓道来。
那一年是1945年秋。
铭绣为了躲避家族安排的指定婚姻,孑然一身渡船逃亡彼岸。
她并不知明天等待她的究竟是什么。
但她只想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命运,那就是不嫁给叔伯指定的人选。
她自幼父母双亡,饱尝人间疾苦,看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但她的内心总凝聚着一团熊熊火焰,要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这种天生负有使命感的付出型人格,伴随她一生,成为开启她命运的密码。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第二故乡——上海滩
铭绣,是误打误撞来到上海的。那一年是1945年秋。
在此之前,她从未听说过“上海”,她也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不知此后她的一生都将在上海度过。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历经世事变迁,并魂归此处。
她对未来的一切一无所知,毫无准备。
对于她这样一个没怎么正经读过书的女子而言,在那个年代,她勇于告别封建式家庭、违背旧式宗族观念,为自己谋一个锦绣前程,已经实属凤毛麟角、俨然成为后世子孙代代传承的一个传奇人物。
没有铭绣,就没有后世的这一支族人。
虽然她只是一个女人。
但她却有着磊落飒爽的个性;巾帼不让须眉,驰骋十里洋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人品,为后世子孙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铭绣,在上海滩遇到的第一件难事是语言关。如何听懂、学会上海方言,融入当地社会,是她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
因她秀丽的面容,她并不乏追求者。但她并不想依附于任何男人,她想靠自己赢得一个新天地。物质至简,精神至盈。一直是她的生活状态。并作为家风家训,传承至今。
铭绣,租住在上海中心城区西部的一处陋室之中。
她白天靠摆水果摊挣点日常开销,晚上帮人缝补衣物。虽然日子贫苦,但她活得自如、自足。没有什么是比养活自己更快活的事了。
谋生让她有立足感、让她有成就感。她知道时下局势严峻,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活在当下,无惧明天。
我们都是沧海一粟。
她的勤劳、美丽、热忱,引起了一位上海本地男人的注意,他悄悄留意了她很久。他一直揣测着她到底是否有丈夫、是否有孩子。毕竟在她这个年纪,应该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
仔细观察了很久,发现铭绣,终日独来独往,与人交流的态度都是不卑不亢,彬彬有礼。
他猜测,她可能是一个独居的寡妇。
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向前搭讪了:“侬好,吾是毛兼德,吾就住在不远处。”
铭绣朝他莞尔一笑,此时她已经可以用熟练的上海话对答了。
日子久了后,铭绣知道毛先生比自己大上几岁,也是一个身世可怜之人,在战火中失去了所有家人,如今孑然一身,孤苦伶仃。
在1949年秋,铭绣与毛先生在患难与共中皆为夫妻。
结婚前,兼德好奇地问铭绣:“再也不回高雄了吗?毕竟那里还有你的亲人。”
铭绣昂着脸,饱含深情地回答:“吾心安处即故乡。”
三、 半个高雄人
铭绣和毛先生的儿子在1950年夏,呱呱落地。毛先生特取名为——恋高。意为不忘高雄,深恋故土之意。他想让儿子记住自己的母亲来自高雄,高雄也是他的故乡。
虽然两岸自1949年起分离,但这样的分离是暂时的,终有一日会统一。
恋高自幼继承了母亲充满智慧的头脑,以及侠骨柔情的个性。很多同学得知他有一位来自高雄的母亲后,都表示十分惊讶和羡慕。
在那个年代的上海滩,见到一个高雄人,是一件十分稀奇的事。
恋高为自己能有这样杰出的母亲而感到骄傲和高兴。
他时常问母亲:“姆妈,啥辰光好去高雄看看,白相相?”
铭绣被儿子勾起了一丝乡愁。原来从不曾忘记、也不会刻意提起。
故乡永远在那里——如同融合进了你的血液和日常味觉一样,这是携带着可以走南闯北的附身符。
四、海峡两岸本同源、根脉一体永相传
1988年1月14日,以何文德为团长的首个“台湾返乡探亲团”启程赴中国大陆。
毛先生癌症去世后,铭绣为了儿子可以独立成家,她自愿退让了房子,并去了上海郊区安度晚年。
那一年她65岁。
当她看到电视上关于海峡两岸寻觅亲人的新闻时,她不禁热泪盈眶。是啊,家的那一头,还在内心召唤她呢。
她真想再踏上旗津码头看一看,走一走。
那里毕竟是她来时的路,她启程的所在。
几经辗转,她终于得知高雄叔伯的几个孩子尚健在,她想叫他们来上海看一看,这些一辈子没有出过海岛的人,并不知晓天下还有另一个繁华所在——上海。
五、一个女人的史诗
1997年冬,铭绣终于在上海和久违的亲戚团圆了。
她不禁感慨万千,当她颤巍巍地把恋高的手交到高雄亲人手里的时候,她感觉自己完成了历史使命。
是啊,我们是高雄人、也是新上海人。
恋高望着这些和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亲戚,不禁心头一阵,热血沸腾,血脉传承的力量,如触电般流通全身,是一份不可言传的美妙。
这些似曾相识的脸庞,仿佛曾经出现在梦里数次。
当彼此四目相望时,居然有一种久别重逢的知遇之感。
恋高写得一手好书法,他将这场景即兴书写下来,赠予高雄的众位亲人: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君探看。赢得满身花香。
今昔海峡相望,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知己天涯。
尾声:
铭绣的故事,告一段落了。但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人物,一直都在我们身边。每一个小人物身上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家族传奇,其实祖先早已把生命印记烙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愿我们和平共处、互相友爱。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