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绝对是一座适合骑车的城市,不多起伏的地势造就了平坦又正方位走向的的大道。由住处到公司,不过十公里的距离,却要转两趟地铁,处于北五环外放任城建的区域,带来更多元的经济发展却尴尬的交通条件。所以,自行车无疑是良好的代步工具。
和老板闲谈时说起骑车的路线,我表示自从入职以来一直都是沿着河边那条柏油小路走的,老王听罢摆摆手,执意要给我指条别扭崎岖但美其名曰“更近更快更省时”的明路。“就是这样啊。”老王打开手机地图软件,“从这,拐上这条路,越过地铁线,从村子穿。”他稍微犹豫了一下,又放大点地图:“然后……从这条小路拐上大路,就好了,能近五百米!”老王充满笑意的脸上洋溢着对新员工的关爱。五百米的距离,不足以改变我旧有的线路,更重要的是,我对河边靠近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风光有着迷之喜欢,因此,对于老王的建议我一直是不屑于执行的。
直到昨天,滨河道全线修路,刚洗完澡的我小心翼翼躲着灰尘,不料,仍被大型吊车洒了一头一脖子的沥青碎屑,才不得不被逼改道而行。
早上八点过五分,跨上小黄车,从亚洲最大的拆迁安置小区天通苑一路向西,就能见到原属河北后京城扩张而被并入城市的各样村庄。宽阔的马路上摆满了早市的摊位,赶集的、上班的、无所事事的,汇集成热闹的人群,在混杂着公交车、外卖车、垃圾车的雾霾中走走停停,凭着高超控车技术护身。骑出这一片区域后的村子则更显平和,菜场和矮土墙的平房交错分布,二车道和单车道的水泥路南北直铺,偶见商店门口停着银色的小面包车,清晨安静的日光低低地照着,没有一丝属于北京快节奏生活的紧张气息,让人有种回到乡下外婆家的恍惚。
然而,这股恍惚劲持续不了多久,就被粗暴的拉回现实主义的风暴中。穿过村子,赫然出现的是一大片高档住宅区,栋栋三层且一楼挑高户型的大别墅,大气与精致起飞,质感和情调一点都不缺,仿佛置身天津意大利风情街的调调。小区连小区,绵延数公里,简直可以列为北京必看风景建筑群之一。
骑在大道上,放佛四周射来一群成功人士的目光,极具杀伤力。我在“好像上班快迟到”的紧张中,把脚踏车踩到差点飞起的二十公里时速,也甩不掉一股社会阶级逐渐固化带来的无奈与迷茫,在这全民狂欢的节日里,深刻体会了一把城市化进程中贫富交杂的震撼与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