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长能有机会当一天“影子学生”,她是不是能更好地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一些问题呢?
如果让家长有机会做一天“影子教师”,她是不是能更好地站在老师的角度去理解教师工作的不易呢?
因为立场不同,因为视角不同,彼此间有不理解和冲突。而冲突地化解是需要有觉知和行动的。
说好的双减,看不到孩子们轻松,更看不到老师们的轻松,倒是看到一拨一拨的家长与孩子更少的相处时间。
因为双减孩子们的在线时间被延长了
作为学生很多小朋友7点半就准时到校了,反推一下,他几点起床呢?他有多少时间去好好享受一顿早餐呢?美好的一天是怎样匆匆开始的呢?
再往后看一看,老师来了,孩子们需要端坐在教室,“聆听”老师的教诲。读读书书,写写字这可不一定有自由哦!接下来是一次又一次的转场,美术课,科学课,音乐课,信息技术课,体育课……孩子们跑来跑去。
双减了,孩子们在学校待的时间更长了,自由的时间也随之变少了。原本一天6节课,被变成了9节。为了安全,每一节课都有老师的“陪伴”,每一分每一秒的活动都有老师监督。自由玩耍呢?
回到家7点了,还好作业不多,但仍免不了鸡飞狗跳的催促。
说好的阅读呢?说好的运动呢,统统在忙忙碌碌中被消耗殆尽……
因为双减教师的任务被增加了。
以前的语文数学老师一周5-6节单班。现在呢?因为双减一天多出了几乎3节课。这三节更多时候被名正言顺的分配给了语数老师。语文老师要完成日常教学,语文老师要腾出时间逐字逐句批改作文;数学老师还要腾出时间批改上百本的练习册……下午的延时服务或许是最好的培优辅差的时间,可是到此时,无论是孩子还是教师早已被一天的任务拖到了疲惫的边缘。
试问,如何保证我们的差异化教学呢?
良好的亲子关系,难道是以“逃避式”来实现吗?
现在的双减,增加了孩子在校时间,同时也大大缩短了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面对一群孩子,家长面对1-2个孩子,试问谁更了解孩子呢?培优辅差的工作是否应该家长来完成呢?可是对于学校的课程教学孩子的吸收效率如何,是应该谁来负责呢?如果不能考试,我们的家长是不是更难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呢?
双减来了,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呢?
道阻且长,需要学校和家长很多地合力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