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周,一口气读了三本书,实在过瘾。
小说读起来总是容易一些,《肖申克的救赎》让我更了解斯蒂芬.金,终于弄清楚为何以前读他的书总有点读不下去,人家是写恐怖小说见长,恐怖小说那根本不是我的菜,我太害怕了,书里最后一个冬天的故事太可怕了,不能想,想了就肯定要做噩梦。按下恐怖气氛不表,故事都很精彩,荒诞的背后表达了人性的东西,就看看官们如何体会了。我最喜欢的还是“肖申克的救赎”这一篇,勇敢,坚毅,隐忍,睿智,洒脱,善良,这些品质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我可太喜欢安迪了。他给狱友种下了“希望”的种子,燃起正视命运的勇气,收获了珍贵的友情,最终救赎了自己和别人。
但麦家的《人生海海》更符合我的中国胃口, 还是那段历史,人物更迭交替,命运像是一条大河,裹挟着所有人,那些好的,不好的,辉煌的,凄惨的,终归变成了一句“人生海海”。“上校”的一生算是悲惨的吗?恐怕没有那么绝对,“上校”又是幸运的。人生就是那么回事,却又不单那么回事。
两本小说,两个相反的结局,一个和命运抗争赢了,一个看似是“输”的很惨。结局是作者安排的,过生活的却是我们,不纠结生活里的“输赢”,迎难而上,尽力活好,其它就交给命运吧。接受好的和不好的,也是生活的一种。
总之,读着别人的故事,再品自己的生活,似乎也没有那么一地鸡毛,平淡才是生活的珍贵之处。遇上烦心事或者灭顶之灾的时候,我得多一份从容,学学小说里的人,那虽然都不是真的,却能警醒世人。
《万历十五年》讲历史,却也是故事。讲万历皇帝,海瑞,张居正,戚继光,最后还有一个谁我真想不起来了。这是我第三遍读,也是唯一一次成功通篇读完。归功于先听书拆解精华,再读就顺畅很多。读完此书对明朝的历史更敢兴趣了,庞大的王朝为何走向没落,绝非几个好人能够影响的,实则是从里到外都“烂”了。《万历十五年》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但历史就是如此,是公平的,有人名垂千史,有人就是遗臭万年。 书评都说黄仁宇从有趣的视角讲历史,是大历史,我弄不懂这些概念,倒是看完书后觉得还不过瘾,细查了明朝的历史,又听家里的“历史迷宝宝”探讨了一翻,好家伙,明朝的历史他挺熟,当妈的还是要补补课。
这次读书积累了一些小经验。面对难读又喜欢的书要想办法读通,可以听书、看书评、这些“作弊”行为能够迅速拉进我们和大师的距离,让阅读变的简单一些。另外一点,好书要多读,常读,精读。就好像,我绝对相信,这三本书,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会再读,再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