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设置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洛克(E.A.Locke)于 1967 年最先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Goal Setting Theory),他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
目标设定理论提出,目标是一个人试图完成的行动的目的。目标是引起行为的最直接的动机,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想达到该目标的成就需要,因而对人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重视并尽可能设置合适的目标是激发动机的重要过程。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是人们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人们预先规定的、合乎自己需要的“诱因”,是激励人们有形的、可以测量的成功标准。
不为自己找借口,明确习惯的重要性
追寻一个目标前进时,遇到阻碍时的态度,大体分为两种。
1、面对阻碍时,先找好借口,停止行动。
2、面对阻碍,考虑的是如何超越它。
在进行锻炼时,大多数人都抱着“想要改变体型”、“想要减掉因为不规律的生活而产生的赘肉”等目的进行锻炼。
但是,就在大家下定决心请了教练,进行锻炼,完成自己设定目标的过程中,这两种类型的人就有了明显的分别。
教练在进行指导的时候,都是根据客户希望的希望,提出在最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最好效果的锻炼计划以及营养摄取方式。
这其中绝对没有强迫的意思,而是根据客户的生活习性、性格等各种状况进行考量,即双方相互讨论后提出方案的。
第二种类型的人,会根据方案坚定地实行下去,获得自己想要的成果。而第一种类型的人会因为挫折、工作、自己所处的环境等愤愤不平、不满,整个过程充满了抱怨。此外,第一种类型的人还喜欢用自己的视角来看待事物。
比如呢,喝酒、吃饭等很平常的事例。
一个人只要开始上班,就必然免不了人际交往,像和同事、客户一起喝酒、吃饭更是家常便饭。但是,用“我经常请客户吃饭”或是“在饭局中,我不能不吃”当借口,就是不对的。而且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这是对大家共同面对障碍所找的借口。这样是不可能获得成就的,结局只能是减肥失败。
与此相对的第二种类型的人,会考虑“我要怎么做才能超越这种障碍”,为了实现目标而调整自己的状态。获得良好的成效后,常态化,习惯化,积极向前。
现在的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欠缺的又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请大家养成这样思考的好习惯。
然后鼓起勇气,勇往直前吧!
END
一位喜欢写作,坚持分享的少年。如果你觉得本文不错,点下“桃心”(喜欢)。
墙裂推荐你关注我(鼓励鼓励我)
打赏(刺激刺激我)
我会继续为大家分享有用有趣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