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图书馆,扭头看了一下,夜晚的图书馆也很漂亮,走到远处,还能看到映在学海湾水面上的倒影,黄色的路灯照在地上,一人走过,人影便变短,变长,慢慢消失了,走到下一个路灯,又变短,变长,消失。
走着走着,猛然感叹世间再无梁思成和林徽因,更不会有钱钟书和杨绛,有本书上说,像居里夫人那样罕见的人格,全人类一个世纪只能出现一个。然而,像“我们仨”这样的家庭又要多久才会出现一个呢?
下午醒来看《我们仨》,读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时竟然有些晕眩,已经有些分不清梦境和现实,而且这样的画面和结局并不是我想看到的。第二部看完便收拾了东西去了图书馆,在路上吃了点饭。读到第三部本来打算晚上在馆内一口气读完,可惜做高数花了太多时间,只读了二三十页,已经临近闭馆时间,只得走了。回到寝室也没有再读,宿舍经常是不适合读书学习的。
开头之所以会提到林徽因和梁思成,是因为前不久看了《林徽因传》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感觉他们两个与钱钟书和杨绛有相像的地方,或许都是我理想中的婚姻吧!当然不包括林徽因去世后。
我所借的《我们仨》书面已经磨的看不清书名了,而且之前我就找过几次这本书,可惜都没有找到一本。前天去图书馆还书,心想已经到期末了,或许能找到,终于这本纸张已经发黄的书被我找到了。虽然我是靠书号才辨认出这本书,而不是靠“我们仨”,但仍有种久逢故人的兴奋。对这个感觉可能描述的不准确,但是那种兴奋应该很多人都有过,能体会得到吧。
读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时,才渐渐消除了读第二部时的不适,或者说抵消了对第二部短时难以接受的情绪。
我想,就在不远的将来也许就是现在,一定会有更多的“我们仨”或者“我们四个”。只要相信,就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