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自己一直以来还是比较少讲话的。讲话也比较多是提问题。但是问题在于,我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思考,反应不是很快。
首先接受评判者状态的自己。那是非常自然的一种状态。之后,提高自己自我观察的能力。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有选择权。可以选择自己的状态。可以问自己,我现在处于评判者状态吗?我想要进入什么状态?我怎样才能达到?关于此事我还有什么角度来思考?我的假设是什么?真相是什么?(ABCD)
进入学习者状态之后,可以问自己,关于这个,哪些是有价值的?从那番评论中,可以学到什么?这个怎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手头的工作?这件事我还可以通过什么角度来看?
如果对方正在指出我的不足,我会感觉到肚子疼。这应该是自己的一种防卫/抵御机制。其实不用这样。人家指出来,我可以回想一下我的哪些行为促使别人有这种感受?是不是误会?如果不是误会,虚心接受,想一想改进方法,实践。愿意指出你不足的人,不是在评判你,而是希望你更好。要感激对方
时刻感知自己。如果发现自己皱眉头/肩膀收紧/肚子疼/胃疼,是不是进入了评判者状态?问自己我是不是做了一些假设,这些假设是真的吗,真相是什么,对方的感受是什么,对方想要什么,我能从中学到什么
看见真相的时刻
- 解决难题的最好方法是先提出更好的问题
接受挑战
提问式思维是一套工具体系,通过巧妙地提问来转变思维、行动和结果。其中,提问包括我们向自己提出的问题,以及向他人提出的问题。
如果你真的愿意把握提问的真正威力,提问可以改变你整个人生。具体地说,是增加我们对自己和对他人提问的数量,并提高这些问题的质量;弄清楚问问题的意图是什么,我们究竟想要干什么。
问题推动结果
提问实质上在设定我们的行为,并决定了可能的结果
试着开始多问少讲。最有效的沟通,通常都是问多而讲少。要不你还能怎样让别人有空间提供新信息呢?
领导者需要具备建立和协调人际关系的技能,需要具备能更有效、更有建设性地进行沟通的技能。这些所谓的软技能,也就是人际技能,那可是领导力成功的核心啊。幸运的是,这些技能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真正有效和有意识的改变,要从强化你的自我观察者入手。你对现状看得越清楚,就会越善于使用合适的技能和策略来达成你想要的变化。自我观察者有助于我们看清现状。
选择地图
人生的两条根本道路:学习者心态之路和评判者心态之路
当选择学习者心态时,我们会发现新的可能性,而进入评判者心态时,我们最终将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怎样从评判者的状态出来?观察自己的心态,然后做出选择
用培养自己成为自我观察者的方法,来核对‘自己’——去留心观察有可能是哪些情绪和念头导致自己做出了某种选择,不去为之做任何解释或判断
可以问自己‘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这是我想要的吗’
用转换问题把自己的思维从评判者换成学习者。不断提出转换问题,就能帮你塑造一个韧劲十足的观察者,并养成坚定不移的学习者心态,同时,还能构建起你对评判者心态的免疫功能。
- 我还能要其他什么角度来看这个人?他要的是什么
每次自己处于负面情绪中时,肯定是有评判者问题和评判者态度在作祟。一旦我观察到自己内在的这种状态,我就可以改变内心的提问,很轻松地扭转我的小乾坤,获得大不同的结果
我们都是正在康复的评判者
使用判断力就是为了做出精明的选择,我把这叫‘判别’或者’洞察’。评判、妄下定论,指的是吹毛求疵、专找别人过错,或者眼里只有负面的东西,或者批评挑剔。评判者和判断是两个非常不同的概念。
评判者总是批评式的。而且,评判者有两面性:我们要么是在批评自己,要么是在批评别人
我们都会滑入评判者状态,这正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尤其是在遇到逆境时。毫无疑问,我们评判者的天性是很容易上瘾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评判者,修炼学习者:每时每刻、随时随地。不是说要走上学习者道路,然后就停留在那儿,那只是痴人说梦。真正体现个人能量的,是要看我们一旦被评判者掌控后,能否轻松逃脱且转变它。
你‘可以’把自己的反应与他的行为分开,与任何人的行为分开。如果你不这么做,你就会不断地把自己的力量拱手让与他人。你就像个木偶,对自己毫无控制能力。任何人,包括那个查理,都可以随意拉动你的线绳。这是个由你去掌控你的评判者,还是由评判者来掌控你的问题。
任何时刻,我们面对任何一件事,都是有选择的。我们可以简单反应,直接进入评判者状态;或者我们也可以暂停,审视一下我们的情绪和身体感受,看看我们在问自己什么样的自我问题,然后努力选择学习者状态。我们可以选择,我们有选择权。
很多时候,我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我们向自己或向别人提出的问题,选择地图教的就是这个内容。它提醒我们仔细留意那些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我们如何思考、如何行动,还会影响到别人对我们的回应
转换问题
‘人类最高的自由,就是在任何既定的环境中,都有权力对自己的态度和应对方式做出选择。无论何时,只要你感觉到自己可能进入评判者状态了,暂停,深呼吸,开始好奇,然后问自己‘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我是否愿意保持这种评判者状态’‘我希望自己是什么状态
给人贴个标签多容易啊,而且一贴永逸,牢粘不掉,就像自粘式邮票一样。但是,我们的心智模式是动态的,它每分每秒都可能发生变化
我们是用学习者的眼光来看我们的伴侣呢,还是用评判者眼光,这会使我们对亲密关系的体验完全不同。她说,用学习者的眼光,我们能聚焦于自己对另一半的欣赏,并更多地去关注哪些事更有利于巩固双方的关系,尽管做不到完全如此,至少在大多数时候都能这样做。我们会从优势着眼,而不是紧盯着缺陷:紧盯着自己的或者对方的缺陷。”
转换问题: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这样能达到我真正的目的吗?我希望自己是怎样的状态?
想暴食时:在我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我是否愿意原谅自己?’还有‘我想要什么样的感受?现在,什么对我是最有利的?我对自己有诚意吗?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除了吃东西外,还有其他什么事情能让我感觉好起来?’
用新眼光看,用新耳朵去听
ABCD选择法
A(Aware)——觉察。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
“B(Breathe)——深呼吸!我是不是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更客观地来看这件事?
“C(Curiosity)——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实真相是什么?我遗漏了什么?我在逃避什么?
“D(Decide)——决定。我的决定是什么?我选择做什么?
接纳自己是个评判者
学习者团队和评判者团队
你被羁绊和失足之地,就是无尽宝藏之所。’为了发掘那些宝藏,你可以问自己:‘我能从中发现什么呢?之前有什么是我没有注意到的?这其中可能有什么极具价值呢?
我最欣赏他们什么?他们每个人的最佳优势是什么?我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协作共事,提高工作效能?我们怎样才能共同走在学习者道路上?’
用学习者的耳朵去聆听,关于这个,哪些是有价值的?从那番评论中,可以学到什么?这个怎样才能有助于我们手头的工作?’
见证奇迹的时刻
我想要什么,我希望自己怎样、对方怎样、事情本身怎样?还有我有哪些选择?
我都做了哪些假设?这件事我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看?对方在想什么,感受如何,他想要什么?我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她
我们怎样才能发挥优势,取得更多成功
问风暴
第一步,你要描述你遇到的困境和你想要达到的目标,”查理解释道,“然后,你看看自己对这个情况持有什么样的假设。
一旦你澄清了自己有哪些目标和哪些假设之后,就可以看看关于此事,存在着哪些事实。然后,就可以开始头脑风暴新的问题了
成功的问风暴的秘密,就是保持学习者心态,特别注意你问题的措辞,”查理继续道,“如果我们想得到期望的结果,那问题必须用第一人称来问……也就是说,用‘我’或者‘我们’来做主语
最关键的是,管理者要做到镇定冷静:无论自己身边发生了什么,管理者要能够自我觉察并且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他们必须能领导得了自己,然后才能真正地去影响和领导其他人。
尾声
‘任何一个组织的文化,要么是设计出来的,要么是预先就注定了的,而那种注定的文化一般都会倾向于消极,倾向于评判者。基于此,我们要营造一种刻意的学习者文化,这非常重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刻意的学习者领导力。”
当今的时代,我们得适应性强,得有弹性,得能快速地、有策略地行动起来,我相信学习者文化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些
领导所做的唯一真正重要的事,就是建设和管理文化。如果你不能很好地管理文化,文化就会管理你,而且你有可能根本意识不到这件事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你陷入僵局,很郁闷,或者希望事情能有所改变。你可以就此情境,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问以下问题。问自己:“我想要什么?”问对方:“你想要什么?”或者向那些与你有着持续关系的人提问:“我们想要什么?”问题清单如下。
1. 我想要什么?
2. 我做了哪些假设?
3. 我该承担什么责任?
4. 这件事我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看?
5. 对方在想什么,感受如何,他想要什么?
6. 我遗漏了什么或者我在逃避什么?
7. 从这个人身上或这件事本身,我能学到什么?
从这个错误或失败中,我能学到什么?
从这次成功中,我能学到什么?
8. 我应该问(自己和/或他人)哪些问题?
9. 我怎么才能把这件事变成双赢的局面?
10. 有什么样的可能性?
11. 我有哪些选择?
12. 哪些行动步骤最合理?
:“在团队中是否有能力与他人顺利相处,取决于我们能否认可其他人的情绪。一个知道自己员工真正想要什么,真正看重员工想要什么的老板,比那种仅仅聚焦于项目要素的老板,更能创造出更佳的团队氛围
探询式领导所具备的品德、特质和行为: 这些能力包括开放的心态、好奇和坚定。探询式领导善于自我觉察、自我反思,并且致力于自己和周边的人的持续成长。他们适应性好、有创意、善于面对“未知”和自己并不知道所有答案的情况。他们思考、合作、领导着战略方向,力主“准备-瞄准-射击”式思维和行为,避免“准备-射击-瞄准”的思维和行为。当然,他们会刻意向自己和他人提出很多问题。
探询式领导能打造出那种我称之为刻意的学习者文化,高度重视和鼓励探询;他们会在整个组织中以身作则并且要求大家做出探询实践。他们问得多,讲得少,建议得少,如此,就鼓励了大家合作、创新思维并产生新的可能性。他们自己的语言、行动和行为感召与鼓励着大家更敬业、更有动力、更投入,他们倡导和激发着信任、尊重和忠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