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这个成语的解释是指从出生到老死的人生过程,多用以赞扬不顾个人安危勇于献身的精神。而从古埃及人为什么穷其一生在为自己造坟墓这个问题,我们就更能理解“出生入死”的本意就是说人从出生开始,生命就开始了倒计时,就是在走向死亡的目标。生和死,这是人生的两阶段,统一构成真正的人生。
生活本身就是如此的一个循环,不断向着相背的方向发展,试想:有生才有死;有开始才有终结,有相聚才有分离,有期待才有失望,有……才有……,换句话说,开始是为了结束,相聚是为了分离,相爱是为了背叛,……《存在的勇气》指出,“可怕的并非是无望或困顿,而是对于死亡或困顿的恐惧。”“这一点即使对于死亡而言也是真实的,既然每一天都从我们身上取走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既然我们每天都在走向死亡——那么就并不是在我们停止存在的最后一刻才带来死亡;它不过是整个死亡过程的完成而已。当这一副面具从死亡的图景中摘除,这些恐惧也会随之消失。”我们每一天,每一刻都在走向死亡,那么,或许认真活在当下,向死而生,才是最真的为死亡做好准备,自己为自己的一生划上完满的句号。
视死如归,成语解释是“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老王不很认同这个简单地从字面而来的解释。此“归”应该是“回到”原初,即回到还没有出生的地方和时间,归于那个“非存在”。叔本华先生将人分成“非存在”“存在”“非存在”三个阶段,即出生前人本不存在,出生时才是存在的状态,而死亡即是回归到不存在状态,因此,视死如归的“归”意是回归到未出生前的非存在状态,整个成语的解释才是圆满的,即将死看成是回到未出生状态一样,或白话讲就是“就当自己没出生过一样”。想到我们之前还不曾存在的时候,我们没有惧怕,并“如归”地表现出对生前未知的非存在状态的渴望和赞誉,那么,既然生前和死后都是在一种未知的非存在状态,为什么人不怕视死如归般地回到生前的非存在,却恐惧死后回到非存在状态呢?“死亡以后的非存在并不比生前的非存在更让人悲痛”的啊?
“不知生焉知死?”在存在的状态下,即我们的有生之年里,叔本华先生认为成就生命意志的办法就是度过痛苦的一生,接受生命的苦果。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死亡是一个必然来临的节日。因为它必然来临,所以我们的生命有了长度,这段路程才变得珍贵,做出的选择才有了价值。我们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与其花时间在生命延续时去恐惧死亡,不如用这个时间去去体会生的痛苦,完整和安顿自己的灵魂,直面生与死这人生的两个过程,除却心中的“不甘”,了却所有的因果,向死而生,则刚刚好!
佛云人生有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佛教中也将苦分为苦苦、坏苦、行苦的三类。正所谓娑婆世界,一切皆苦。我们爱也苦,散也苦,得也苦,失也苦,生也苦,老也苦……既然人生本是痛苦的,或许那“死亡”便是结束人生痛苦的唯一途径,死亡将带走一切的苦痛和折磨,甚至本人的死亡或会同时带走他人,特别是亲人的苦与磨难,而成为高贵地“谢世”。那么,就此,我们还怕死亡做什么?特别是人终有一死,在未亡之前就不断地用死亡来恐吓自己,让自己惶惶不可终日,则自己人生中仅有的那些快乐和幸福也都将被自己给抹杀掉,这不是更不划算的吗?说到底,假如死亡那个时刻真的是痛苦的事情,而我们现在就为那个时刻而痛苦不堪,我们不是在自己的人生中给自己添加了多一次死亡的痛苦体验了吗?这是何苦,何苦乃尔?所以,我们不如认真地享受上天赐予的苦痛,并在苦中做乐,忘掉死亡这回事,让自己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永生。
从死亡预知的角度来看,有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是一种感叹,也或是在说,除发生意外死亡外,人及生物或会预先感知到其自身的元气将散,生命尽头的时刻要到来了;或说“死神”会给出某种暗示,告诉你天赋寿命快要到期了,所以自己知道那个大限时刻的到来。无论是怎么样的,我们都尽可以去继续乐观地等待为上。
关于死亡与往生,有很多的听来的“真实”事例。一则说某地一普通老太太,一生勤劳,不做亏心事,在活到老的某一天,突然告诉自己的孩子说她明天五更天将“归天了”。家人们以为是在开玩笑,老太太身体尚好,怎么就会死呢?而且说好五更死?老太太并不计较家人们的反应,而是回去后,自己穿戴整齐,安稳地躺下睡去。结果,第二天早上,家人看到老太太“走了”,面容安详自在。
一则说《净土圣贤录》记载念佛避鬼得超生。古时王某,有一天得病,见有高大黑鬼,说是前世怨仇,王吓坏了,于是勇猛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念佛稍有松懈,鬼就现形。从此求生西方更加恳切,念佛更加锐利。念了很多天,鬼不再出现。临终时,气力都衰竭了,声音渐低,隐隐向西去了。
一则说某老人家,在往生前三个月就在一张纸上写下了十几个“八月初七”,家里人不明白却也不敢问。结果在八月初七那天,老人家往生了,瑞相栩栩。家人这才知道老人家是在三个月前即已预知其时限将至。
更有话说:阎王让你三更死,岂能留你到五经。不到时辰,连阎王都不收你,可如果到了时辰,好走孬走你都得走。
这些事例中,几乎无有对于死亡的恐惧,人们都平和地面对那个大限时刻,甚至去为这个时刻有条不紊地做着所有准备,最后安详地往生。因此,在任何时候,只要我们没有接收到死亡的讯号,我们就完全不必要急于去想到死这回事儿,可能我们离死亡其实还很远,就不要自己吓唬自己而把自己吓死吧。
老王以为,人生的归途,能够无病无愁安然地寿终正寝,才是“生得其所、死得其所”,才是人生最好的结束。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