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学习38
学习是和自己的偏见做斗争
我听到
学习中特别容易遇到自己的偏见,而且也特别容易遇到其他人的偏见。但是学习的核心就在于和自己的偏见做斗争,纠正自己的偏见回到一个相对不偏颇的视角上。举个例子我在准备做第二期scalers talk 千人早起晨读团的时候,就和第一期的成员说我会用一样的材料带着再过一遍,然后第一时间我就收到许多回应。“用一样的材料阿?那多没意思啊,怎么用一样的?我们不是练过了嘛?“于是我问:”你确定你把这篇材料全部搞定了吗?你真的学到位了吗?确定吗?按照之前的要求你确定你的模仿已经天衣无缝了吗?你读一段录音我听听看“一番测试下来,声音叫的响的没有一个做到位的,连勉强输出的水平也达不到,的确有一些人选择第二期继续学习,也正如预期,很多人表示哪怕学习一样的材料第二期比第一期收获更多,之前想的果然不一样,那既然如此为什么呱噪依然响亮?这就是偏见,人大多喜新厌旧,我们不停的想学些新的材料,浮于表面的追求浅层次,一个月只学一篇文章,很多人已经觉得夸张,第二期再来一篇继续用同样的材料,于是许多人觉得真过分。 从表面上看一天学一篇满足感很大,就像快速阅读一天读一本书感觉一年以后就能有辉煌无比的人生,但是浮夸迎合人性,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永远有大市场,你只要满足需求就能赚钱,而这个事情到底应该怎么做没人关心了。我一直以为学习一定要扎扎实实往前走,基础一定要夯实夯实再夯实。而这要挑战我们的偏见,偏见是我们的自以为是,成年人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即使一事无成评论能力也可以无穷大。想当然的以为这个以为那个,又不会闭嘴,于是不得消停。但是更可怕的是我们未必知道,也未必愿意知道有偏见,选择忽视,带着偏见生活,而一旦有偏见就看不见全貌。学习是探索,是破除偏见看到全貌。有人一方面口口声声说自己爱学习,另一方面却拿着偏见看世界,一方面说要学好英语多努力,另一方面再复习一轮就觉得受到了屈辱。 我观察过很多学习困难者的行为模式,他们总在不同的地方打井,没有打多深就换一个地方。你让他们打得更深一些,他们则认为自己不适合打井要去地面吸些新鲜空气。把一件事情做透做精个中自有乾坤,如果行动量达不到是永远感受不到的,如果练习总是点到为止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很努力,那努力只是存在在臆想里。事物运行有其自身规律,没有进入规律的轨道照章执行,自然得不到结果,自然学不好。 有意思的人往往意见大,再加上偏见更是雪上加霜。那么什么是偏见?如果在某些方面你做得一直不好,那在这个领域你看事情的第一反应有很大的可能就是偏见。假使你英语不好,那你关于英语学习的想法基本上都是偏见。假设你的公众号没多少人关注,那么你在运营增长粉丝上的方法很有可能都是偏见。要证明很简单,假设你是对的,那你的英语应该比现在好,你的粉丝应该比现在多,如果你的观点不能让自己进步那就需要考虑这个是不是一个偏见。学习和进步是紧密联系的,而你改不掉自己的偏见你就会把自己埋在偏见里。
我想到
无论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我们似乎都存在着这样的偏见,这样的偏见往往让我们没有尝试过或者了解接触就对一个新的事情或者领域产生先入为主的想法,从而对它有了不好的看法或者影响。
就拿找心理咨询师为例,很多人认为找咨询师就一定是有精神障碍抑郁症之类的,因为没有尝试了解过只知道片面的信息,认为心理咨询跟治疗精神疾病一样是一样的,如果你跟别人分享你看心理咨询,大多数情况下比人的第一句话都是惊讶的说“你没事吧?!”这种偏见使得很多人知道自己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也不敢去咨询怕别人对自己有看法,也给了借口自己觉得自己没那么严重还不需要咨询,当雪球越滚越大的时候你是否有能力抵御?还是病向浅中医尽早干预?!你想就这样迷迷糊糊的被潜意识控制操控你的生活,还是你有勇气去面对你的问题改变未来的生活轨迹?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能理性一些看待问题,厘清事情的关键,以及想事情的时候不要单一的看一个方面,多训练自己换位思考,多审视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自己真的就只能做到这样了,我想很多问题的结局都会明朗很多。问题从来不会因为你解决一样就可以改变结局的,这样的概率很低,要学会通过表面看清事实的本质,才能抽丝剥茧拨开迷雾。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表面其实都是我们曾经的付出和努力或者懒惰所呈现的一个结果,当你不满意一件事情的发生的时候,首先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到位,是不是自己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而导致了事情的发生。
同样在学习上复盘的能力非常很重要,梁启超说过一遍鸟瞰,第二遍解剖,第三遍会通。意思是第一遍看只是粗略的吸收一些碎片化的片面的知识,第二遍看才算打开新的知识点观察,第三遍看才算你开始看懂看明白。既然前人早就摸索出了这一套,那么你是否认为自己比前人有更大的成就?我们很多人在开始接触一个新领域的时候往往沉不住气,被过往学习其他领域的成功或者工作的成就所遮盖了眼睛,错误的认为凭借一方面的成绩就能觉得所有方面自己都很好,从而不肯静下来好好的学,虚心的学。一个学习者的态度是什么?是手握一本干货复制答案?还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实践使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对照生过我做了什么
曾经我也是一个不断入门的学习者,有很多爱好但似乎都因为需要练习才能进步而放弃。例如我的吉他,我的油画或者说我买了一本又一本的书。我的初衷当然是想让自己变好或者变厉害些,但是我的行动跟不上,并不是这些爱好不适合我,而是我的行动能力太弱,而且遇到困难选择了放弃。在学习很多东西的过程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没有固定的时间,也没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反正就是做也36不做也36,对自己的行为没约束,其实这不是一个在学习上面的问题,也是在生活当中的一个问题。以前我常常会因为要去做出改变或者说过几天要完成某件事而感到焦虑,那时候做事情之前不会思考一下步骤,也没有说可以把先能做的部分先提前做了,总而言之就是缺乏逻辑与思考吧。除了工作我在生活或者感情上都重复着这种低水平的建设,认为爱人不使我满意我换一个,爱好学不下去我换一个,常常夜深人静给自己打鸡血第二天起来又重复与昨天一样的生活,内心不安迷茫又动不起来。我想这大概是很多人都会经历过的问题吧。但是我通过这一次的学习体会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无论你想做什么学什么,一开始都要靠行动起来去支撑,不要老是想着有什么方法可以使自己飞跃或者脱胎换骨,除了行动起来并没有任何捷径,如果有所谓的干货那么早在过去那么久的时光中的那么多次折腾里被这个方法击中过了。唯一能成事的就是扔掉所有拖延症或者怪天怪地怪其他的想法,真真正正从动起来入手,当你的行动量开始提升,你自然而然就会去寻求让你做得更优的方法,而不是去寻求那些让人按耐不住的干货,你会明白所有干货都是坑,如果你想往前走更远那些没做到位的事迟早是要填回来的。无论是生活或着个人的情感上,现在处理事情我都希望可以尽自己所能的做好一些,把自己所学到的内容通过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实践从而训练自己,而不是光知道而,让这些道理慢慢渗透到自己的生活里,行程自己的体系。知道了学到了就要从实践中得到感觉,才算真正的懂得,做事情要先骗自己上手,先让自己缓缓的习惯去做这个事情,让这个事情成为习惯然后才能靠行动中的经验来调整方法,而不是什么都没做就开始谈论如何做更好,没有通过实践而得出的方法都是纸上谈兵,谁不会呢?
成长就是把自己从一个只会说的人变成一个能说会做并且越做越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