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在练习弹琴时,会有这样的现象: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动手弹,等发现弹错了,再重弹,改正刚才的错误。
弹错之后能够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是因为心中有关于弹奏的是否正确的概念,知道什么样的反馈是正确的,尤其是来自耳朵的听觉反馈和手指的触觉反馈。这种正确的概念,往往来自于老师教学时的要求和示范演奏。
脑海中有正确概念的孩子比那些没有正确概念的孩子要好,如果没有正确的概念的话,弹的是对是错,他自己是不知道的。
有正确概念的孩子,在不断试错中,逐步改正错误,最终能够达到正确演奏的目的。没有正确概念的孩子,即使练琴很刻苦,结果也是错误的。
有正确的概念,说明老师的教学是正确的,同时说明学生听讲是有效果的。
可练习时的不断试错,却是效率极低的一种行为。这种弹法,首先弹错,然后再改正。同样的动作,至少需要做两次,一次错误的,一次正确的,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当然是双倍的。
问题可能更加严重,因为错误的弹奏同样会在脑海中留下印记,改正错误的过程是先将错误的印记抹去,再重新写入正确的印记。可是,就像在一张白纸上写错了再擦掉,那个错误的印记是擦不干净的,多少会留下一些痕迹在上面。大脑中的错误印记,和重复练习留存在手指上错误的肌肉记忆,同样不能被完全擦除干净。
一首乐曲虽然练对了,也练得很熟练了,但错误印记还留在记忆的深处。在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氛围中演奏时,心理状态自然放松,意识的控制能力强,已经练熟的乐曲,同样能够熟练演奏,不会出错。可是如果换一个陌生的场景,比如在考场上或者舞台上;还有就是虽然身处熟悉的环境,但心理状态紧张不够放松时,比如在自己家里,但是要给客人演奏,或者是去老师那里回课时。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和心理状态的不松弛不自然,使得意识的控制能力下降,隐藏在记忆深处的错误印记就会冒出来,造成演奏时出错和打结巴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出错的部分,往往就是平时练习时经常出错的片段。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这种在练习时不断出错,然后再改正错误的练习方法,并不可取。这种方法不但练习效率低,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最终结果差,不能保证在各种环境和心理状态下,稳定而准确地发挥水平。
如果练习一百次,每次都有错误,那么第101次不出错的概率大,还是练习一百次,每次都是正确的,第101次正确的概率大?答案显然是第二种。练习时,每次的动作都是正确的,即使用很慢的速度练习,最终结果也一定好于练习时经常出错的练习方法。同样,由于每次练习时,写入大脑记忆和手指记忆的都是正确的印记,那么,练熟以后,在陌生的环境中或者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下演奏时,出现错误的机会也会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