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是八十年代的中国,经济刚刚复苏。主人公王彩玲,相貌平平却有一副好嗓子,她不甘平庸,终日奔走北京想托人弄个北京户口,想留在北京唱歌。与她有同样梦想的男青年黄四宝,连考几年中央美院都落榜,但仍不死心。两人惺惺相惜,但这并非单纯。王彩玲对黄四宝年轻活力有所倾慕,黄四宝对王彩玲北京有关系有所企图。
最终黄四宝无法接受王彩玲的爱,独自一人去了深圳发展。而王彩玲也投奔北京无门,渐渐打消了去那里的念头。因恋慕王彩玲,以学唱歌为名,实则想追求她的周瑜。嫉妒哥们儿黄四宝被王彩玲所爱,在黄四宝离开后,跟王彩玲表白,遭到清高的她的拒绝。
一年一年过去,王彩玲的梦想也被慢慢冲淡,安心地做她的老师。这时有个自称患有癌症的女孩上门请求她的指导,想在全国大赛中取得名次。但她的唱法让王彩玲怀疑她不是业余的,但拗不过她的苦苦哀求,只好答应指导她,并拿出存款让女孩托关系。女孩在大赛中取得了第二名,在感激王彩玲的同时,告诉她,她没得癌症,只是想用这种方式出名。
在一次工厂演出中,她结识了痴迷于跳芭蕾舞的陈。因为当时男人跳舞为很多人所不接受。所以,他经常会受到别人的嘲弄。他想与王彩玲假结婚结束窘况,遭到王彩玲的拒绝。于是他做出了惊人的举动,假装强奸一个舞蹈学员。在看守所里,王彩玲看着踮起脚尖跳舞的陈,心里很不舒服。
年龄越来越大,已经不可能找到合适能嫁的男人。王彩玲到福利院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她辞去了教师工作,放弃了唱歌,回老家卖猪肉维生。看着渐渐老去的父母,她知道那里才是她应该待的地方。而去深圳寻梦的黄四宝,早已返城,做起了骗人的黑中介。
在物质尚且匮乏的社会里,追求梦想有些奢侈。食不果腹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不过是像大秧歌那种的穷乐。高雅艺术他们不懂也欣赏不了。跟饭都吃不上的人谈芭蕾,确实有点违和。那些追求在艺术上有所发展、怀揣梦想的人,在那种环境下,梦想不如大饼来得更现实。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只能低下高贵的头。
谁也不可能改变大环境,要么被大环境毁灭,如芭蕾舞的陈,要么牺牲小我去适应,如王彩玲们。也许每一批新事物的产生、发展都需要有大量的炮灰做铺垫,虽然残酷但也是发展规律。曲高和寡固然没人会欣赏。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主流文化,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曲高和寡。保持好心态,不执著,只要心中有梦就不孤寂。
我们也许该庆幸,我们出生在这个可以张扬个性的新时代,但处于这种时代,我们是否反而缺失去了该去寻求的梦想?
scre"�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