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里偷闲,又借了一本书。
匆匆翻过一遍之后,有以下几点感受。
经典文化
陶继新老师推崇中国经典文化,建议我们阅读传统书籍《论语》、《金刚经》等,不但需要诵读,最好能背诵。
传统文化是需要被提出来的,中国人不能忘本,时代在进步,信息量巨大,但是我们也需要把最基本的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及精神领悟到,并且践行。这一点,真的太缺失了。
阅读经典文化对塑造一个人的品格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其实这也就是为什么读书人更能约束自己,而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却对自己很放肆,甚至违法犯罪――只好国家来约束你了。
宠辱不惊
陶老师说,他最佩服的是一个小姑娘。
有这样一件事,这个小姑娘获得了“十佳少先队员”,这是母亲的朋友告诉母亲的,母亲兴高采烈地去告诉女儿。
“我知道了,妈妈。”女儿淡定地说。母亲不淡定了。
这个小姑娘把名利看得很轻,不被功名利禄所累。每每说起来,陶老师还说要向她学习。
不过功名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简单。
领导任命陶老师为出版社的副社长,可是陶老师热爱的是编辑、采访,就给领导多次写信,表明意向,请求还去做编辑,反而领导任命他为社长,陶老师不得不去和领导说明情况,把功劳都记在别人的身上,后来的结果,成没成功我就记不清了。
利他
有一次评职称,原本陶老师申请的话,可以评上,但是当他得知和他一起参评的还有两位年纪比他大的老师时,他放弃了,他认为那两位老师应该评上。第二年,又是这样,原本可以参评,他还是退出了,于是第三年他终于评上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这样的情况有些遥远,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个人为自己想的更多一些,然而一旦出现高尚的品格,也会被人说成清高。反过来一想,说就说呗,那又怎么样呢?只要自己开心就好了,不违背自己的心意――然而真正做到这一点,还需要一些气力。
成长
全书都在诠释一个主题:读书与教师的生命成长,而读书中,作者又更提倡对经典文化的诵读。
许多学校开展了“诵读经典文化”的学习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的学校我记不清了,但是我忘不掉学生的收获以及他们精彩的表现。
有的学生,即兴作诗根本不在话下,张口就来,呼之欲出,还有的学生写的文章妙语连珠,甚至有的初二的学生去考初三的卷子,还获得了前几名……单单是这几项,就令人惊讶不已。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去开展有关“经典文化”的学习活动。
实际上,现在还有人在质疑经典文化的复兴。
陶老师有一个观点,我挺认可的。他说,举一反三,要先让学生有所积累,奠定基础,才能有的说,如果不了解事理,盲目地说,那不就乱了吗?我认为他说得对。
经典文化是我们国家的一笔财富,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