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Billy,这是我第三篇文章。随着北美疫情的增温,我特别联系了一些在养老服务行业的朋友。一个月前开始,多伦多的养老院已经无法探视了。在人员密集的居住条件下,让原本身体就脆弱的老人,更是暴露在风险之中。其实,一般情况下,正规养老院的清洁是做的非常不错的,养老护工也有充足的手套和口罩。但是在现在物资缺乏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已经是在最低限度下进行工作了。
出国第六年了,每一次年夜饭的时候打回家,听听老人家们的声音。这几年一直认为自己独立坚强,那头电话挂了后,还是掉下泪来。相信很多留学生只身在外,时不时都会想家,尤其无法陪在年迈的老人身边的时候。
我回想起2018年的冬天。因为一个人在国外,也希望趁年轻为自己爱的人学多点东西。我撸起袖子,就报读了加拿大个人照护员的班级。照护员的课程对一个心理学本科的毕业生也真的不简单,大量的医学知识,实际操作,心理健康和沟通。课程的细节我打算排到下一次文章再专门介绍。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工作,需要很多临机应变和沟通能力。例如,吃饭到一半,有的住户开始对隔壁的住户展现出攻击性的时候,怎么排解。当住户因为想家躲在一旁哭泣的时候,要怎么去安慰,其实比什么都还烧脑。很多事情是好气又好笑。
「我明天就要回家了」这是我最常听到并且感觉最扎心的话。稍微还有意识的老人就会回答「别傻了,你明天不能回去,我们都不会回家」。
每天下午到中心的第一件事就是帮住户收衣服把洗好的衣服挂回到各房间的衣柜里面去。虽然在中心但是会尽量鼓励住户和家人把它布置地更像是自己的家。收衣服的时候我会特别去看看住户挂在墙上的照片一方面是可以了解住户一方面也是在帮他们换衣服的时候可以找些话题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有些是退伍军人有的是护士有的是老师或是商业人士。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甚至各种语言和国家。到人生的最后阶段都有同样的需求。所以谁又能躲得过什么。退休几年后,没有生活能力了。儿女也没有办法照顾的话,只能把房子卖掉,用这些钱住进老人院(每个月2000-4000加币,有钱也未必排得进去)。到中心后,一举一动都要听从护士和照护员的安排,在某些不那么人道/匆忙的管理模式下,很多时候老人一天就是吃饭,被推到电视机前面。就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是护理师说了算。护理师没时间,老人就只能在自己的尿布和轮椅上解决。家属,一开始每天来,后来一周来几天,到最后都不来了。有时候,老人连买药膏的钱都付不起。
对于养老护工,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他们一天只有30分钟的午饭时间和下午轮班的15分钟休息。不意外的话,可能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因为大部分时间在喂食,协助上厕所,洗澡,擦药的时候流逝。人老到一定程度 就像个孩子一样。基本上忍了一辈子,现在想骂人就骂人,有什么需求藏不住。养老护工也承受着很多的情绪和来自住户的歧视。护工忙活了这么多,对一些意识不清楚的老人,他们一无所知。
这样的生活,一日复一日。
文化差异让人们对住养老院这个议题存在争议。我平心而论,传统的养老院或许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很多没有行动能力,没有办法说话,没有情绪反应的老人,可想而知在家里能否得到合适的照护? 交给专业的人,是对的。不过,在人员紧缺的院里,一个照护员要照顾5-10个老人,根本是分身乏术。
今日感悟:非常时刻,现在前线的医护人员,真是值得尊重和需要更多关怀的。年长者,也值得拥有一个被尊重和开心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