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经济活动?
经济活动包括一切为了人的需求而进行的活动。
2.人类的需求有哪些?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8个层次:
生理的需要: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它们在人的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
安全需要: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例子:结交朋友、追求爱情。
尊重的需要:马斯洛分为两类:a.尊重自己(尊严、成就、掌握、独立)b.对他人的名誉或尊重(例如地位、威望)。
认知需求:知识和理解、好奇心、探索、意义和可预测性需求。
审美需求:欣赏和寻找美,平衡,形式等。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者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超越需要:一个人的动机是超越个人自我的价值观
例如,神秘的经历和对自然、审美体验、性经验、为他人服务、追求科学、宗教信仰等的某些经验。
人类一切活动的动机,都可以从中得到解释。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石,是公理层面的知识。
3.经济学研究什么?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活动的规律,起点是商品。经济学研究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及其运行规律。
生产:
研究生产要素和产出的增长,也就是生产力,主要是人口、技术、工具(资本)、资源、科技和教育,以及这些要素相互配合如何实现产出的持续提升,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经济危机。研究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也就是生产关系,主要是生产主体的组织形式(公司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混合所有制、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不同的组织形式从根本上决定了生产力的释放的上限。由于人类社会的竞争性和战争,低效的组织形式会在受到生存威胁的情况下迅速被毁灭或瓦解,由更能激发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取代。
交换:
研究人与人、生产主体与生产主体之间的分工与商品交换。研究市场、贸易、物流、货币、金融、交易制度。交换从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有1万年以上的历史。城市的产生是交换的需要,也是交换的规模逐渐扩大的结果。交换的需要促进了数学的发明,也促进了文字的发明。由于人类文明(也就是城市)的产生有6000年的历史,而文字的发明在其后,可以认为两者互相促进,本质是交换与合作的需求引发的创造。
分配:
研究生产产出在生产主体之间的分配。生产主体的组织形式决定了基本的分配方式。但由于不同的生产主体之间的努力程度不同,以及外部环境不同,或者运气不同,社会在基本的分配方式的基础上,会给与他们适当的差别,以造成一种激励效果,或者说公平。多劳多得,按劳分配是一种最基本的公平,不劳动者不得食,否则就不公平,可能存在剥削和压迫。贫富分化会导致生产产出无法被社会全部消化,也就是会产生过剩,这一结论并不是必然的。奴隶制生产关系下,贫穷的奴隶上缴维持生存以外的全部产出,但奴隶主阶层仍然可能因为人数过多和消耗过度而出现无法支撑的情况(比如罗马)。公司制下,普通劳动者上缴利润以后,并不一定会出现生产过剩,完全自由市场制度下的资本家可以选择把多余的产品浪费掉。而且,现实世界已经不存在完全自由市场,政府是独立的第三方消费主体,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债务借款,把资本家的利润拿过来挥霍掉、投资、发给穷人等等,总之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仍然可以保持平衡,不会出现严重生产过剩的危机。在美国这样资本家力量比较强势的社会,政府不允许挥霍,不可以做无效投资,不可以随意加税,只能通过债务借款的方法,把资本家的钱借过来,通过军事活动给挥霍掉。当然,美国的军事活动保证了美元可以零成本的持续收割全球的商品和财富,并非纯粹的浪费,也就是说,美国通过军事活动,将每年新增的过剩烧毁,获得了一种能力,那就是保证了存量的货币的购买力获得了增值。这也是一种经济平衡的好方法。
消费:
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人的需求的满足就是消费。因此,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消费的满足,维持了人的生存、实现了人的价值,提升了人的幸福感、价值感,消费的过程,就是人的全部现实生活过程,衣食住行用,健康,教育,养老,娱乐,人际关系,学习,创造,自我超越,很多都直接就是消费,或者是基于消费的。
人的需求的满足可以用效用来衡量,但是效用这个概念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概念。因此,通常使用来衡量人的需求满足的指标是人的收入水平,辅助一个指标叫人的幸福感指数。收入水平是人的货币收入,代表对消费的一种获取能力,用这个作为指标,有效的过滤了个人之间的偏好差异。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的公平分配,带来共同富裕的结果。共同富裕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幸福感的提升,人民充满获得感。富裕还会导致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在全球话语权的增强,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最终是消费水平的复兴,普通公民都能达到发达工业国的消费水平。
4.经济学有哪些研究课题?
总的来说,经济学的研究,包括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研究。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的研究,也就是经济增长理论。其中包括了关于生产力的研究,比如各种生产要素,比如科技、教育,人力资本,科技革命,新产业的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资本(也就是投资,包括生产工具和设备厂房、土地整理、基础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等一切产业投资)、矿产/能源等资源开发和进口、新材料和新能源。还包括产业链的研究(国内、全球)。
交换的研究也是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包括分工理论、国际贸易、产业链的全球分布、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关税和自由贸易、保护主义、产业自主和产业分工、垄断和竞争。
分配研究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政治稳定,也保证了社会的激励机制。分配制度是经济运行的基础保障。包括所有制、股份制、贫富分化、阶层、资产的阶层分布、资产价格变动对分配格局的决定性作用、房价政策与收入分配、土地政策与收入分配、税收政策与收入分配、转移支付、贪污腐败的规模和形式、权钱交易的研究、养老制度、公务员/国企/民企的福利制度差异及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以公积金和退休金为例)、国际资本通过全球分工体系进行的剥削程度分析、美国利用金融霸权地位进行的财富收割的剥削程度分析、富国对穷国的剥削及相互利用(分工合作)、通货膨胀对分配的巨大影响(在中国,房地产是最大的资产类别,是必需消费品,是通货膨胀的主要体现形式。中国的通货膨胀率,70%体现在地产价格上面,统计局披露的数据不包含这一块。房价上涨,一样会侵蚀民众的购买力,将未来的社会财富向有房阶级特别是一线城市有房阶级转移,这是一种变相的地租上涨,是一种财富转移形式)
分配的公正与否,涉及到政治。政府的核心职能,除了保持生产秩序的正常运转,同等重要的还是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
消费是对需求的研究,人的生产和发展的需求,社会和整个经济系统运转的需求,公司运转的需求。这个消费是大的消费概念,实际上包含了消费和投资,即一切商品的耗费和最终使用,即为消费。
消费的研究,拉动了生产,是领头羊,是方向标,是目的,是意义。消费对应于销售,是商品最终从生产者到达了消费者、使用单位。最终的目的是实现有目的的,精准满足终端需要的生产,为了消费而生产。为此,需要研究人类的心理、人的生存需要、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消费的研究,为生产和技术开发、为人的教育、学习,为一切生产活动提供方向指引。
5.经济学和生物学的类比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的运动规律,起点是细胞。
由细胞到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由当前的生物分布、生物形态追溯到过往的生命演化过程,研究遗传、变异和进化史。
如果将经济学与生物学进行类比,那么可以把商品视为细胞,车间和部门视为组织和器官,公司和单位视为个体,行业视为种群,人类社会视为生态系统。
生物分布对应于人口分布和产业分布,生命演化对应于技术和生产组织的进化,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化演变,从原始采集和平均分配,到青铜时代奴隶制,铁器时代封建领主和封建土地制,科学和工业时代的公司制和股份制。区别在于,基本规则从自然选择变为了有意识的认识世界和创造,让自然适应人的需要,从而部分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遗传和变异,可能和人类的精神财富的演化相对应。不同的文明和社会形态,存在不同的知识积累和社会制度、文化习惯,这些决定了社会生产模式,这些东西会写在书本里,记载脑筋里,流传下去。书籍和大脑记忆就是人类经济活动的DNA,染色体。书籍是系统化的文字记忆,没有记录下来的文化习俗和生产技能也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基因。物质财富可以类比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载体和主要体现形式。
6.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管理学是经济学的分支,研究的是经济个体的内在结构机理和运行机制。
政治学是经济学的延伸。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哪怕在奴隶制、在新石器时代也是如此。政府是为经济活动而创造的一种组织,经济活动是其他一切活动的根本。政府的职能、政府存在的意义,政府的理想,最终都在于其经济职能。因为政府也是满足人类需要的创造物。
历史学主要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记录,军事征伐也是一种经济活动。获取劳动力、获取土地和人口,获取生产资源,获取税收,打败竞争对手,抢占市场,控制关税,划分殖民地,割地赔款,用战争解决就业,带动生产,用战争免除债务(德国二战),等等。看一下,哪一场战争没有经济动机,战争就是经济战争,就是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