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看过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版《活着》,影片中福贵一家所经历的苦难,至今仍然记忆犹新,这部电影也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好的几部电影之一。
其实有好几次已经忘了在哪儿看到过,说原著比电影刻画得更好,也就更加期待这本书了。
书的篇幅并不长,不是想象中鸿篇巨著的样子,很快就看完了,但至今感觉仍不太好受,仿佛心中哪块被堵了一样,有郁积之气而无处释放,其实我明白,这是《活着》就在我身上的印记。这种印记,是被书中福贵一家所经历的苦难而感同身受,有庆、凤霞、家珍、二喜、苦根,五个至亲至爱的家人一个个离开,福贵的晚上只能和一头老牛为伴。其实,福贵何尝不也是一头老牛。
我们被《活着》感动,或者也感到悲痛,感到说不出来由却又挥赶不走的凄凉,这时我们已经不仅仅是个旁观者了。读书需要理性,但感性必不可少。有理性,带来的只是知识上的收获和智识上的增益;但有感性,我们才会和书中的人融为一体,去体会他们的柴米油盐,也是我们的喜怒哀乐,经由这种途径,我们才敢说我们真正读懂了一本书,而不只是看过了这本书。
但《活着》带给我们的不应该仅仅是情感上和灵魂上的冲击,我们需要铭记,铭记这个民族的苦难,铭记一切的来之不易。这并不是心灵鸡汤式的说教,因为只有铭记,我们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重,才能让人生的经历成为一种生活而非苟且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