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许多基督徒分享这部电影,看完后未免有些吃惊。剧情走向出乎意料,并且让我有些茫然,我始终无法体贴出全剧的张力与矛盾,或者说我不愿相信此高潮即高潮,此主旨即主旨,此情即此情。
我认真地又看了一遍,不想辜负盛名,并且快速地浏览了原著。诚然,这一位位神父的纠结、痛苦与茫然的虚空中透着最后一丝信仰的疲倦,令我唏嘘,也令我莫名。比起先前基督徒圈内撕得天翻地覆的钢锯岭,我想很少有人会反对这部著作是一头扎进了道德主义的泥沼。惟其如此,才在唏嘘之余感到莫名;好像费了偌大的力气构架起一个弥天信仰张力,却仅仅与福音打了一个擦边球。并不是说这样的纠结不纠结,也不是说这全然是基督信仰范畴以外的张力;而是觉着,如果作者真的了解福音,本可以把信仰内的张力刻画地更真实,真正撕扯到基督徒的痛点。神父失真的神学认知与所谓的“信仰升华”,恐怕让不信的人愈发误会,又让基督徒找不到叹息的落脚点。
在先前认识过一些基督徒,面对问题通常不喜直接回答,而是问一句“如果是耶稣基督,他会怎么做?”随后引经自证,并且鼓励我们凡事也要这么做。后常听对WWJD (What would Jesus do)的批判——上世纪美国曾如火如荼流行的宗教运动;不管原初的意思是怎样,这样的运动最后难免落入道德主义的陷阱,好像那些背教神父的逻辑——是的,如果基督在这里,基督也会背教的!因为基督知道你的软弱,他就是为了承担你的软弱而来,他为了你而承担羞辱,拯救世人;那么,效法他吧,既然基督爱世人,你也当如此爱他们;基督为了爱他们牺牲自己,你也为了爱他们牺牲基督。羞辱基督来证明对基督的爱,因为羞辱基督可以换来基督所爱的信徒的生命——效法这样的爱和牺牲吧,这是“前所未有的爱德”。坚守信仰与神的荣耀是自私的,为了成就基督拯救世人而受的羞辱,并履行效法基督的“信仰核心”,背教成了神父诉说上帝的宣告。信仰的核心从福音转向了效法基督,神父们究竟是落入了彻底的倦怠——不愿思考这是否是自己曾痛斥的软弱借口,抑或是疲累不堪却夹带最后一点欣慰,认为自己用背教的余生成就了信仰真正的价值?
舍身取义,有义可取否?这到底在说基督教,还是在说大话西游呢?
当初为何要踏足这片土地?为了失丧的灵魂,为了基督的荣耀,为了恩师的清白,为了罗马教会的声誉,为了自己全部的信仰——整个生命,即使颠沛流离东躲西藏,即使与虱子为伴以野菜为生,也不愿离开那些发芽的种子——最后那些可怜的信徒们,因为,他们是最后的神父;他们离开了,谁为他们施洗,听他们告解,宣讲教义呢?现在,较之他们的前半生,生活已然荒诞得无从辨认——接手日本死刑犯名字并遗孀,定期飞快坚定地书写背教宣言,践踏圣像,著书揭露基督教谬误虚假,检验夹带私藏的宗教物品,承认说这片沼泽之地并不适合西方漂洋过海来的“丑妇”。神父无法面对信徒们“为了自己”死,更无法忍受上帝的“沉默”。相反,在他们无论如何求助也得不到上帝回音的情况下,却以背教的方式得到了上帝的应许。基督说,他来就是承担世人的软弱的;羞辱他,拯救那些信徒吧。听了基督这样的话,神父踏上圣像,落入了一发不可收拾的“成全信仰”之中;并且在这之中,与“上帝”有了如此的对话:
—— ' Lord, I fought against your silence.'
—— ' I suffered besides you. I was never silent.'
—— ' I know. But even if God had been silent, my own life... to this very day... everything I do.... everything I've done... speaks of Him. It was in the silence I heard Your voice.'
剧情走入了这样让人无力唏嘘的唏嘘中。
但我并不愿意轻而易举地说,依着正统教义,当如何面对逼迫、死亡、殉道;也不愿轻描淡写地以全剧压根误解信仰与福音本意带过。诚然,基督牺牲并救赎罪人的有效性在于他全然的人性与神性,因他人子的身份与无罪的属性;所有人的得救在乎他圣洁的庇护之下,在他为我们所买赎的公义之下。我们所要履行的信仰全部便是归回基督,得着基督,在他的义中得到永恒的安息。谁不是罪人呢,谁效法基督能换来救赎吗?我,神父,平信徒,谁为谁的牺牲能使人得救吗?我爱人,岂是在羞辱神之后呢?福音的核心,不就是要击碎一切人的自救与救赎的功效吗?我们不是因着知道基督的故事,从而被感染,要效法基督,效法他胜过试探,胜过罪恶——而是基督已经为我们胜过这一切,我们所要做的是得着基督。因而,纵然这故事的收梢令人叹息,也不过如一个面目惨淡苍白的老人无力地叹出最后一口气,正应如此去了,归于无有。这终究,有点像个自作多情的信仰挣扎。
然而,上帝的沉默却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神父的崩溃固然有福音认识的偏差,也来自肉体精神双重逼迫的拉锯战,来自一手塑造自己信仰体系的恩师的变节,更是在漫长苦痛的祷告与等候中,上帝的沉默——甚至 缺席。信徒求死无门的鲜血,诗人的呼唤,先知的眼泪,上帝真的默然不语吗?我凭着信心坚信这一切是出于祂——因而我便能默然不语吗?隐秘的旨意,隐藏的荣耀,与自己尘土般的身份,即便知道自己妄想与全能者对话则顷刻间便被消灭,即便知道自己卑贱只得用手捂口....仍然是不甘心,仍要呼求,仍试图向全能者问:这一切若是出于你,又为什么?苦难本身或者毫无意义,上帝却将基督启示给我们,又赐给我们。那母腹中便带着的罪,堕落之地日光之下,所有人所遭遇一样的祸患,凡事所显明的虚空,都在基督里寻找答案。最苦最痛的,神已经亲自承担了;他已经击碎了自己,将生命赐给我们。即便在这毫无意义的虚空之中,在痛苦的寂静之中,我们早已看到基督先为我们死了。因而,苦难是有尽头的,困惑是有尽头的;等待也不再是疲乏无力的。
电影仍有许多可谈之处,不能一一道出。其中每每出现逼迫者狡猾的言语,都能感到一丝丝凉意——比起神父之于信仰核心,他们倒是更能精准地抓住基督徒软弱崩溃的要害。一层一层,慢慢剥开,如同蛇在伊甸园里的谎言。只要一点点,就够了,足够引发蝴蝶效应。
唯愿人在神的沉默中忍耐等候,因为我们已经听到他为我们从死里复活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