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新型肺炎疫情大爆发。一部分人开始在网络上散布谣言误导群众、引起群众恐慌。
不光是这次事件,在网络的迅速发展下,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是十分常见。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动力驱动着人们去发布虚假信息呢?
第一,犯罪心理
有些人散布谣言是为了达到自身的犯罪目的,比如为了引起社会动荡、群众恐慌等等。
这一点,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
第二,嘲笑和愚蠢心理
有些人散布谣言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丑陋的欲望需求。
当他们发布虚假信息获得他人相信时,在他们眼里相信谣言的人就是一群愚蠢的人。这样的行为也是他们日常的写照。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很可能也经常喜欢欺骗别人、愚弄别人来获得扭曲的快乐。
不过,这样的人是道德低下的无能者、可怜者,因为他们没有能力通过正常途径获得成功,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生活的不公或教育的错误导致他们扭曲的认知。
第三,获得利益心理
有些人散布谣言是为了获得利益。
在网络信息发达的社会,网络流量利益渐渐成为了主流的盈利手段。每个人都想通过写文章、发视频获得点击量、粉丝,从而获得内心对认同的心理需求、对利益的物质需求。
而谣言,它的信息是非常具有吸引力和爆炸力。所以,当人对利益的获取手段产生了扭曲认知,他们就会做出欺骗群众的行为。
第四,不知情的冒从和对认同的需求心理
有些人散布谣言是因为对信息的不知情。
当一条信息很多人阅读、点赞、转发,有些人就会习惯性的进行转发,而不懂得识别内容的真假性。尤其当这条信息非常具有吸引力时,人们更有这样的转发冲动。其中除了冒从心理,还有为了获得他人认同的心理。
为什么我们要转化信息,为什么我们喜欢发朋友圈,不都是因为有人会关注我们吗,有人会为我们点赞吗?这些关注和点赞就是一种他人认同表现。
因此,发布虚假信息人的心理原因可以总结为一点:他们的行为都是利益和欲望的驱使结果。
· END·
声明一: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二:本文为原创作品,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