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孩子教我成为更好的父亲

放下身段,拥抱成长,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

深夜的书房里,看着豆豆满是红叉的数学试卷,怒火瞬间冲上头顶。“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上课到底在听什么!”

怒吼脱口而出的那一刻,我愣住了——这分明是我父亲当年的语气,那个让我害怕了几十年的声音。

这是我育儿之路的转折点。曾经,我深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要求孩子们绝对服从,用成绩衡量一切。

直到发现儿子开始用我对待他的方式对待妹妹,我才惊觉——我正在成为自己最讨厌的那种父亲

打破代际传承的桎梏

我的童年充斥着“男儿有泪不轻弹”、“考不好就别吃饭”的训诫。这些话语塑造了我坚毅的性格,也让我习惯了压抑情感。成为父亲后,我无意识地复制了这种教育模式。

正面管教的三个实践转变

1. 从命令到倾听过去:“闭嘴!照我说的做!”现在:“爸爸想知道你的想法,能和我聊聊吗?”

我开始学习倾听,而不是一味下达指令。当豆豆不想写作业时,我会坐下问他:“是不是遇到难题了?需要爸爸和你一起想办法吗?”

2. 从批评到鼓励过去:“才考90分?那10分丢哪去了?”现在:“这次比上次进步了5分,爸爸看到了你的努力。”

我开始注重过程而非结果。豆豆演讲比赛失利后,我没有指责,而是说:“敢站在台上就是胜利,爸爸为你骄傲。”

3. 从权威到伙伴过去:“我是你爸,必须听我的!”现在:“爸爸这个想法可能不对,你觉得该怎么做好?”

放下父亲的架子,承认自己也会犯错。有次误会豆豆弄坏玩具,道歉后我说:“谢谢你能原谅爸爸,我们一起修理它吧?”

育儿路上的三个感动时刻

大宝的短信:去年父亲节,上大学的大宝发来消息:“爸,谢谢你为我们改变。你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是敢于变得温柔。”

二宝的拥抱:有次加班到深夜回家,二宝跑过来抱住我:“爸爸辛苦了,我给你热了牛奶。”那一刻,钢铁直男的心融化了。

豆豆的成长:现在9岁的豆豆会在生气时说:“爸爸,我现在需要冷静一下。”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摔东西。他学会了用我教他的方式管理情绪。

成为好爸爸的三点感悟

1.改变从不嫌晚无论孩子多大,开始尊重和理解他们,都会重建亲子关系。

2.示弱不是软弱承认错误、表达脆弱,反而能赢得孩子真正的尊重。

3.陪伴重于管教与其做高高在上的严父,不如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伙伴。

结语:最好的教育是共同成长

如今,大宝二宝都在大学表现出色,不仅是学业,更重要的是他们自信、有担当。而9岁的豆豆,正在享受与哥哥不同的、更加宽容的成长环境。

育儿之路从来都不容易,但值得所有的努力

每次想要回到旧模式时,我都会提醒自己:我在打破代际创伤的循环,我在给孩子更好的童年,也在给自己第二次成长的机会。

如果你也在育儿的路上挣扎前行,请记住:每一次耐心的沟通,每一次理解的尝试,都是在治愈两代人

我们可能无法做完美的父母,但可以做不断成长的父母。

与所有父亲共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