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此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正,地气扰,风乃暴举,木偃沙飞,炎火乃流。阴行阳化,雨乃时应,火木同德,上应荧惑岁星,其谷丹苍,其政严,其令扰,故风热参布,云物沸腾,太阴横流,寒乃时至,凉雨并起。民病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故圣人遇之,和而不争,往复之作,民病寒热疟泄,聋瞑呕吐,上怫肿色变。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三之气,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
(解读)
“凡此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正,地气扰,风乃暴举,木偃沙飞,炎火乃流。”凡此少阳司天之政,其气太过,先天时而至,司天之气得其正化之位,厥阴风木在泉,其气扰动不宁,大风突然而起,草木卧倒,走石飞沙,少阳炎火之气为之流行,岁半之前,为君火相火与太阴湿土行令之时。
“阴行阳化,雨乃时应,火木同德,上应荧惑岁星。”阴气流行,阳气布化,雨乃应时而降,少阳司天为火,厥阴在泉为木,木火相生,故同为功德,上应于荧惑星与岁星之光较强。
“其谷丹苍,其政严,其令扰,故风热参布,云物沸腾,太阴横流,寒乃时至,凉雨并起。”其在谷类应于赤色与青色者,其司天之政严厉,在泉之令扰动。所以司天之热与在泉之风相参而敷布,云物沸腾,流动不定,太阴湿土之气横行气交,寒气有时而至,则凉雨并起。
“民病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故圣人遇之,和而不争,往复之作,民病寒热疟泄,聋瞑呕吐,上怫肿色变。”人们易患寒病于内,外部发生疮疡,内为泄泻胀满等病。所以聪明圣智的人,遇到这种情况时,则调和而顺适之,不与之抗争。寒热之气,反复发作,人们易患疟疾、泄泻、耳聋、目瞑、呕吐、上部气郁肿胀而颜色改变等病。
“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初之气,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少阴君火,上年在泉之气,迁移退位,风气胜时则摇动不宁,主客二气木火相生,寒气乃去,气候大温,草木早期繁荣。有时寒气虽来但不能行其杀伐之令,温热病发生,其发病为气郁于上、血液外溢、目赤、咳嗽气逆、头痛、血崩、胁部胀满、皮肤肌腠生疮等。
“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二之气,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太阴湿土,火气反为湿土之气郁遏而不发,白色云埃四起,云气归于雨府,风气若不胜湿土之气,则雨水降下,人们身体安康。其发病为热郁于上部、咳嗽气逆、呕吐、疮疡发生于内部、胸中与咽喉不利、头痛身热、神志昏聩不清、脓疮等。
“三之气,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三之气,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亦为少阳相火,主客气同,司天之气施布政令,炎暑乃至,少阳相火上临,火气过甚,故雨水穷尽而不降。人们易患热病在内、耳聋目瞑、血外溢、脓疮、咳嗽、呕吐、鼻塞衄血、口渴、喷嚏呵欠、喉痹、目赤等病,往往突然死亡。
今天学习了少阳司天之政。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