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干货之#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关系力问题塔楼搭建模块之#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都是满满的干货啊~~~~~·

R:片段来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片段页面P50-51,P57,P58-68

书本封面


原文片段


描述


提示


简短词


说出你的感受


写便条

I便签:

和孩子相处时最常见的问题是你知道孩子现在所做/或将要做的事情是错误的或你无法忍受的,可是当你提醒或强调以后,孩子依旧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而你只好用指责,责骂甚至惩罚来逼迫孩子按照你的方式去做。文章给出了几个可执行的步骤及其解释,让你可以根据可操作的路径,从你和孩子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谋求合作。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举例:孩子进门后一直没有换鞋,你想让他尽快换上干净的拖鞋以便他那沾满泥水的运动鞋不会把家里的地板弄脏。那根据这五个技巧的正例和反例分别是怎样的呢?

1、描述

正例:嘿宝贝,有人进门后运动鞋还穿在脚上呢/有人鞋子上的泥巴把地板弄脏了哦

反例:怎么进门又不换鞋!说了多少次了你都不记得,你记性是让狗吃了吗!

如果孩子还是没有换鞋,则进行第二步—

2、提示

正例:进门后马上换鞋,保持地板干净

反例:天哪!你鞋子上的泥巴全踩进来了!你是耳朵被夹住了没听见吗!你从来就听不进去!

如果孩子站着没动,或者继续往里跑,则进行第三步—

3、简短词

正例:孩子,鞋!/孩子,泥巴!

反例:我和你说了那么多你听见了没有,叫你换鞋你总是不听现在好了你看看你鞋子上的泥巴都踩进去了我等下又要拖地你个熊孩子是要累死我吗?!

这时不管孩子听与没听,你可以进行第四步—

4、说出你的感受

正例:孩子,我今天上班有点累了,如果还要我来擦地板上的泥巴我会觉得很疲惫/如果你一直不换拖鞋会让我觉得很烦躁

反例:你就是个熊孩子!我上班已经很累了!回来还要解决你这个烂摊子!

最后,如果不想每次都这么伤脑经,你可以选择第五步—

5、写便条:

正例:在孩子进门的地方贴上便条或者更加醒目的一张A4纸,写上“换鞋处”或者更幽默一点,写上“请把泥巴留在房间外”

反例:同样是写便条,却写上“请XXX(孩子的名字)记得换鞋,切记!”

A1便签:

昨天孩子午睡醒来后,孩子奶奶进来把洗好晒干的衣服放在床上,孩子可能是起床气就把枕头拂在了地上,奶奶请他捡起来,孩子就是不肯,奶奶提醒了几遍以后,告诉他“把枕头扔在地上很脏,这样是不对的”,可是孩子就是犟着不肯捡,最后在奶奶生气要打他了他还哭了起来,而且一直哭也不肯捡。这是一次失败的“合作案例”。孩子知道自己扔枕头是不对的,但是他为什么就是不肯捡起来呢?我反思第一,他觉得扔枕头不是什么大事,可奶奶却很生气;第二,他不喜欢被批评,是个自尊心和好胜心非常强的孩子,但是奶奶一直说他犯了错误,并要他马上改正;第三,奶奶给的指令就是捡枕头,并且加上了要打他屁股的恐吓,孩子性格本就倔强,宁愿被打也不肯捡了。根据孩子的个性,我们不太适应指出他的错误,如果描述“枕头掉在地上了,地上很脏”,简短提示“枕头!”,表达感受“妈妈希望你能把不小心掉下去的枕头捡起来,帮妈妈一起整理一下床铺”这样提期望的话语,或许更适合他。

A2便签:

孩子最近上视频英语课表现非常糟糕,不是坐不住,就是坐在那里玩玩具不听课。为了让他集中注意力听课,我决定:

1、在上课前开始半个小时,提醒他待会要上课了。上课得乖乖坐好不能乱跑、还有不能玩玩具开小差。与他达成一致了,才允许他上课。

2、上课时如果他想要跑开或者玩玩具,我描述“有个小朋友好像坐不住/开小差啦”。如果他变本加厉,我则提示“上课的纪律是乖乖坐好和认真听”,当然他肯定还是会犯,那么我直接说“请坐好!/玩具!”

3、上课的时候,不适合表达感受。但是我会在上课的iPad旁边摆一个便签台卡,上面写“请坐好!”并在旁边画个凳子,已经“请专心!”并在旁边画个玩具车并在上面打个叉。

上节课已经试了一下,孩子的表现还是不太好,全程一直在玩一步小警车并且拒绝我拿走它,有进步的地方是没有再跑开了…我决定再试两次课,如果他依旧无法专心,那么我就选择暂停课程,来采取别的办法先强化他注意力的问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约而至,今天没什么可写的,就是照理来逛逛。今天本该是有可以写的素材的,怎奈脑子里蹦不出一个字,也算是难为自己了。...
    行百里者半九十阅读 812评论 0 0
  • 在温暖中逐步天涯 且不论柬埔寨的官方经济数据,也不论百度百科对柬埔寨教育的客观描述,我且谈谈我所接触到的教师、学生...
    逐梦天涯233阅读 2,84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