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一代90后们,通常都会面临一个问题:
自己既又被老一代70后,甚至60的老传统保守观念影响着,却又向往00后那种木空一切的状态。
90后出身前后的节点非常有意思,在他们成长的这20多年里,我们的国家甚至世界都在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巨变,过去那个车马书信很慢的时代就像一辆行动迟缓的马车,亦步亦趋的行走了几千年,但偏偏90后出生不到20年,那辆迟缓的马车便被装上引擎,安上轮胎,摇身一变成了一辆法拉利跑车。
而90后们,无论是他们的价值观还是知识体系,都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崩塌与重建,我们像坐在一辆轰鸣的跑车里,感受着这辆跑车带来额巨大眩晕感。
于是著名文青高晓松也在节目里感叹:“我回清华演讲说了2个小时的诗和远方,结果下面同学都问我:学长,我毕业后是该去国企还是私企。
可能在这个该死的时代,没有人知道下一步我们会前往何方,没有人知道下一次浪潮扑来时,倒在沙滩上那批人,有没有自己。
02
最近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都挺好》,抛开复杂的原生家庭不谈,里面苏家的老大苏明成是一个程序员,毕业于清华大学,专业能力也很强,但在美国却不得不面临失业,和他同一公司被辞退的同事,迫于生计甚至要去当服务生。
是他的能力不够学历不够吗?显然不是,在投资中有一个理论叫做“羊群效应”,说很多人在做决策时并没有足够的耐心去获得有效的信息,而是选择盲从,简单点说就是随大流。
就像是在十年前,很多像计算机,金融等专业很热门,人们就像疯了一样,无论自己小孩儿考多少都要让他们学金融学编程。好像只要学了金融和电脑就都有机会变成巴菲特和乔布斯。在竞技体育中有一句名言叫做“大热必死”,说的是那些一致被所有人看好的球队往往会爆冷出局,我觉得这句话也适合用在这儿。
人们像马蜂般的涌进一个行业时,就一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它变的饱和,而学过一点经济学的人,只要了解供需就一定明白,当供大于求时,利润也就会随之递减。所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现在很多毕业的新大学生直呼工资太低,一部分原因是现在高学历的人群越来越多,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当时费劲挤入的行业,现在已经日落西山。
所以,努力是重要,但努力的姿势更重要。
03
这些年很多都在讲逃离北上广,似乎一线城市成了一个我们情绪的出口,好像只要离开北上广回到自己的家乡,一切就会都好起来。
而身处在四线、五线城市的年轻人,又觉得自己身处的地方太过安逸,自己待的单位只适合中老年人养老,于是经常在朋友圈蠢蠢欲动,觉得自己应该找个合适的时机离开。
可问题是,在这个人人都焦虑、都缺乏安全感的时代,你有没有问过自己,是否真正的做好了准备。
现在在北上广生活,你觉得压力大,想要逃离,但你觉得回到小城市就不需要面对买车、买房的压力么?觉得小城市活的太佛系,把你放到更大的地方去,你真的能适应996的快节奏么?
答案因人而异,每个人心里面对于幸福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假如你目前已经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知,那么做到提前的规划总是对的。无论将来选择小城市还是大都市,对于年轻人而言,都需要先锁定赛道,储备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前学习外语,掌握自己专业以外的另一项技能,多给自己的命运凿几个出口。
04
在我们父辈的年代,可能一张办公桌能用半生,单位大院就是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归宿,生于小城、终于小城,被安排,是大多数人终其一生的宿命。
在过去,因为网络时代尚未来到,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格外遥远,这个距离是信息不对称的距离,大城市的人通过优先获得信息便能轻松掌握时代的风口,而生活在小城市的人犹如闭关锁国,虽然隐约的知道外面好像有更大的一个世界,更富的一群人,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却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信息和机遇,便成为了这中间最大的一道鸿沟。
网络时代以后,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红利逐步消失,命运的缝隙也变得越来越小,通过网络,一个身在18线小城的人和生活在北上广的人完全可以获得同样、同速的信息,你想学的任何技能知识也都可以在网络上实现,关键是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才是你内心深处的那个幽灵。
我们都知道黑天鹅事件,它代表着意外,它存在于各个领域,无论金融市场、商业、经济还是个人生活,都逃不过它的控制。但与它相对的另一个概念叫做灰犀牛,它代表着那些太过习以为常、以至于被我们忽略的东西。
如今,灰犀牛沉默的冲来,最先被踩踏的是那些困守原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