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想写类似的文章,因为从这样的文章里折射出来的是我“枉为人师”的一面。愧对啊,愧对教室里的孩子,愧对自己教书育人的天职,愧对本应站上讲台的分分秒秒。当然,我更当心的是怕读者扭曲了我意图,误以为我和现行的教育形势唱反调。
8月30日,我校如期迎来了2020至2021学年的七年级新生入学以及八九年级的老生报到。
我被安排任七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每班含早晚自习共十节课。按理这么多的课时进度应该挺好的,哪怕学生基础再差两个星期完成三篇讲读课文绝对可行。
可是,开学至今(星期三)近三个星期即将结束,我的课才终于结束了第一课《春》,我也才终于找到了上课的感觉。
究其因,大致如下:
第一个星期,准确地说只有三天半,主要做了迎接新生,分班考试,阅卷,调整班级。虽然没能上课,也算问心无愧。
第二个星期,由于特岗教师选校推后,三十名新进教师多数欲安排在七年级,多数班级教师未到位,我们“老教师”以维持纪律为要任流动式走班两天。后面的两天半,我每班共有五节。其中,向学生讲解中小学学习语文的关联和初中的基本要求,以及七年级上册的大体内容安排,共用了三节课。剩余的两节课带领学生初读第一课,并思考相关的预习问题。
第三个星期(即我撰写本文的这周),本以为能从星期天晚就一板一拍地进行教学。殊不知,在普高的形势下、在“三律”工作的需求下,“牺牲”了星期一、二两天的时间。我带领着两名新教师负责本辖区三个自然村的相关推进工作:两个日日夜夜,奔走于田间地头村里,“寻找”着未入学的初中阶段学生、“寻找”着九年级毕业后未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动员”着十八岁以下符合就读高中但未曾上过高中的往届初中毕业生。
终于,我们组也按时完成任务,终于我也迎来了星期三一共五节的最美语文教育教学。在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和努力下,两个班均终于完成了第一课朱自清的《春》。
看到同学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反响,看到同学流露出的满满收获,想想明天又能继续第二课了,我也微微地笑了。
在今天下午的最后一节后,我在每个班耽误四五分钟布置了明早教学的预习任务,总算露出了喜悦的神情。如果不出意外,明天、后天两个班的一共五节课我定能完成第二课《济南的冬天》。
如果不出意外……
其实一切都是未知数,明天一早起床又得忙碌了,也不知道那个“意外”会不会发生。可别笑我杞人忧天,说实话这个“意外”本会发生的,但是由于“瑞丽疫情”才被避免了。原本的安排里,周四下午是一个叫什么的感动演讲团来我校举行感恩教育,现因疫情取消或喜或忧。
我真不想把那么美好的教育活动和“意外”扯上关系;我不想把那么美好的入户调查和“意外”扯上关系;我甚至于不希望老师们做一点点能力提升培训都和“意外”扯上关系。
但是,除了面对“意外”,站上讲台却成为了老师们最大的奢望。
或许哪怕拥有了讲台,前一分钟站上去,后一分钟便有“下台”……
一切都那么重要,一切都那么忙碌,一切都那么必须,一切都该去完成。
没想到能纯正地、全身心地、专一地拥有那三尺讲台竟是那么的艰难。
当教师什么都忙,但很少忙于教学的时候,不久的将来会是带来什么恶果。
教师减负梦,何时能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