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余华先生的作品
曾和一位来自广东的朋友相处过一段时间,彼此探讨了很多文学,以及听他讲了很多关于天体物理的知识。
认识我他说很开心,因为很少人对这些文学和天体物理有兴趣,他在谈及这些事情之前还礼貌性的问我有兴趣吗,怕闷到我,我的聆听满足了他的一吐为快,我也学了不少。
他介绍了很多本书给我,其中有《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天体》,《疯人传》,《活着》等等。
而昨晚,我把《活着》这本书看完了。
迷失在书里
这本书一开始看时有点不习惯,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入读感很迷失,既没有前序,也没有目录和段序,就好像下坡路上没梯子,也不知道坡上是什么土质(就是不懂故事框架),唯有很空白的往下滑。
第二是简单,可能我没有和朋友事先了解本书的内容吧,我对《活着》的第一个印象是文学作品,先入为主的认为内容可能是有关心灵教育,小故事陈述一些生活态度等等,没想到其实就是很直接单纯的以第一人称陈述一段农民的人生故事,从主人公的故事当中,自己去体会当中的感受。
来自福贵的故事
作者余华先生在《活着》的内容里是以第一人称把名叫福贵的主人公的一生故事带出来。
读的过程中,我的感受就一个字 - 苦
福贵的故事从一开始的富三代,在青楼终日玩了和赌博,最终输掉所有家当,导致全家需要搬到茅屋,父亲还气死。
妻子被气坏了的岳父拉回家,当时妻子还怀着第二个孩子。
后来妻子回来了,母亲生病,福贵拿着妻子的私房钱来到城里请医生,意外被军阀抓去当壮丁,被押到去远处的战场去打仗,一打就是两年,差点死掉。
回来时母亲死了,大女儿因生了一场大病变成聋哑,小儿子不认得自己。
发生一年的饥荒,儿子因意外死掉,中间发生文化大哥命,妻子患病终日躺在床上等等。
终于看到一些开心的事,就是聋哑的大女儿终于有人要了,嫁出去了,女婿也很好又有钱,接新娘时还是全村最气派的,不久女儿也怀孕了,甜甜蜜蜜大家都很幸福,但好景不常,大女儿后来难产而死。
三个月之后妻子也死,几年后女婿工作发生意外而惨死,再隔几年唯一的孙子病死。
最后剩下福贵,和之后买的一头牛相依为命过日子,直到遇上本书作者余华先生。
本书带给我的挣扎
看了这本书其实内心很挣扎,一来是真的很苦啊,二来就是不断提醒自己,应该从这个内容中感恩现在所处的处境。
笔者在后面也做了一些总结,他也说到很多人看到福贵的一生都会觉得很苦,那是因为我们永第三视角去看。
但用福贵的第一视角来看,他在过程中感到很多的幸福,至少他娶到了他认为全世界最好的妻子,他的儿女虽然早走但也最好,很乖很听话很孝顺,女婿很好,孙子也很乖。到他走的时候他也没什么好牵挂了,至少他的家人他都照顾好了。
什么是苦?
想起上一代或上两代的人以往的生活,会觉得那时候的生活比现在苦。
但换个角度来看,以前的人的烦恼在哪里?
有没有工作,有没有吃的,有没有住的,有没有学费给小孩的。出门可能就只需要带上身份证和零钱,可能配个摩多车钥匙,也没有太多物质上的攀比,简简单单。
再看现在的人的烦恼,或许资源充足,分配均衡,不再愁吃愁穿,但是烦恼却不减当年。
出门就需要带手机,充电宝,钱包,钥匙,甚至还要领一个包。
支付的账单也比以前多,车贷,房贷,保险,电话费,各种维修,各种税务,各种月费,新手机,新包包,新鞋子,新电器,新家具,旅游经费,结婚经费,生孩子预算,退休预算…
我们觉得生活在以前非常苦,搞不好以前的人看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他们也觉得苦。
苦不苦,自己调整吧
没有苦哪来甜,人生倘若一路甜到底,也是一种苦。
调整心态,面对一切甜酸苦辣,人生就是一段旅程,一场体验。
很多时候当下觉得的苦,若干年后回头看都会会心一笑。
很多时候当下觉得的难受,若干年后回头看竟然是个美好的回忆。
所以,苦不苦,甜不甜,自己调整吧。顺境不足喜,逆境不足忧,无论遇到什么困境,只要还活着,终会看到前方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