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购物经历
最近在某平台买了一辆好孩子婴儿推车,到货后发现推车太小了,推车内宽只有310mm,不是自己以为的那种合适大小。因为是特价商品处理,如果不是质量问题,只是买方觉得大小尺寸有问题,就不能退货。
事已至此,后悔也没有用,权当花六百多块钱买个教训。正好借此机会来做一个反思总结。
觉察消费时心态
先说说当时买东西的心态,那叫一个非常开心啊,刷的一下消费了600多块钱,很有成就感。那时候我以为自己买了一个国际名牌的车子,章子怡的宝宝也用这个推车呢,肯定非常好的,完全没有想过其他可能发生的问题。基本的常识就是买任何东西,你要有在意顾虑的地方,如果东西好消除了你提前预知的隐患,那下单就会更加放心了。
现在发现,自以为是,我以为,我想当然,都是害人不浅的,很多错误的判断都源于这三个字:我以为,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犯错了。
实惠主导思维
之所以决定在那个平台上买推车是因为图东西好还便宜,正品保证,比在tb买便宜了500多块钱
由此看,被便宜打折优惠主导思维好可怕,导致思考问题不周全,看不到短板细节。我完全忘了去认真看看天猫同款推车的评论,看看其他买家用了是什么感受,大了还是小了,好推不,防震不,等一系列宝妈们关心的问题。
事实是,事后我去看评论,果然好几条评论都写明了推车小了,再大一点就睡不下,勉强能坐下,应该很难用到卖家所描述的那样,适用0-3岁。
看清广告套路
除此以外,看宣传图片,我们肉眼是看不出来内宽有点窄,实际上我会完全忽略这一点。
这其中又有一个思维盲点,广告是有套路的,消费者想看什么,它就放大什么。消费者想得到什么,它就给什么。结果导向消费者很开心地买买买,满足了消费的欲望。
应该持有的消费理念
经过与老公一起探讨,总结了相对比较理性的消费理念,或者说我们应该有的消费心态。
我们买买买是要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可以慢慢挑,不怕它贵,退一步讲就算不打折该买的我还是要买。买东西也要有底气,不为打折优惠心动,是建立在稳定深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另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消除自己在意的细节问题,慢挑细选,总归可以买到自己心仪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