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同学秀,说起放了假的孩子们。秀问我,假期让孩子去上什么课呀?
我说:学校老师作业留的很到位,每天都有具体任务,没报辅导班,再就是架子鼓。
秀有点不相信地说:你们还学着呢?我家的早不学了。
秀的儿子与小张同龄,一年级暑假时,俩孩子就一起去学了架子鼓。开学后,因为路远,给小张换了个近点的机构,就一直学了下来,想当然地以为她家的也一直在学。现在才知道秀的儿子就学了那一暑假,后来陆续学了画画、足球、吉他等,可以说是学完一期换一样。现在,在学作文和奥数。
秀说:我家的孩子不喜欢就没让他再学。每样都学点,都会点,自己练练就行了,又不指望着孩子走专业道路。
我让孩子学课外课,也没想让他走专业的道路,而是想让他有个一技之长,有一个发现自己或者说宣泄情绪的途径。
只是,我觉得,无论学什么,都要坚持下去,哪怕少学几样。
当初选课外课时,我就告诉小张,选什么都可以,但无论选了什么都要坚持学下去。试了几次课后,小张最终选了画画和架子鼓。
在画蜡笔画,水粉画阶段,每节课,小张学得都很开心地,但学线描后,说太难了,不想画了。
的确,让一个爱蹦爱跳的孩子,静坐近三个小时,还要一笔一划地画一幅一次甚至两次都难以完成的作品,很是不容易。可是,学什么又是容易的呢?
我以夸张的语调,由衷地赞美说:妈妈也觉得有点难,不过,在妈妈眼里,你都是小画家了,这可难不倒你。你这是刚开始学,学几节课就没问题了。你看看你的画廊,如果不坚持,你会有这么多画,能画得越来越好吗?
也许是过了最难的阶段,也许是看到了自己的成果,几节课后,小张又开开心心地去学了。这学期开始学素描了,每次学画回来,都会用脏脏的小手指着他的“作品”,说,我现在还只能画静物,等我画人像时,你就给我做模特儿吧。我真的特别期待那一天。
相对来讲,小张更喜欢架子鼓,几年来,不管是下雨下雪的天气,还是看电视看得正起劲,他都会按时去上课。学了一年多后,凡是有演出,老师都会给他安排一个独奏。在学校里组织文艺活动时,小张的架子鼓也成了保留项目。去年暑假,小张去参加了一个比赛,拿到了一个省级奖。这些对孩子来讲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鼓励,而这种肯定和鼓励也会带给他源源不断的自信和取之不竭的快乐。
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把时间花在哪里都是能看到的,任何事,在真正投入地学习前,仅凭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是根本无法体会其中奥妙,无法享受其中乐趣的。
所以,不是把这学期的课上完了,这个学科就算学完了,学好了。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不可能通过短短的几次或十几次课,就能真正掌握。任何学习,最初都是枯燥和艰涩的,真正通过快乐学习而获得成功的人少之又少。在没有真正开始学习之前,因为孩子产生抗拒情绪就轻易地放弃,是非常可惜的。
当然,如果孩子找到他更喜欢的、真正想学东西,我们就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其实,从“能做到”到“能做好”,再到“精通”,是一个需要坚持学习和练习,并不断精进的过程。学习之初所谓的好,不过是蜻蜓点水、华而不实;而所谓的喜欢,也不过是一时兴起,根本没有心理依据和支撑下去的动力。当不喜欢的事情,因为努力有一点点起色时,一切就会顺遂起来。而通过坚持学习,有了一定水平后,一个全新的世界就会为你打开大门,在那里,有你以往完全领略不到的风光,而通往这些风光的,是一条深远,艰涩,却越走越宽,越走越有趣的路。
所以,一件事情,越坚持做,越喜欢做,而喜欢做了,就会做得越来越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痛苦只是起步阶段,坚持走下去,走过这个阶段,一切都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