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故乡,首先印入脑际的,总是那些或高大或婆娑,或虬劲或丛生的树木,似乎没有树就不叫故乡。
出生的小村,名字就叫做“五棵树”,得名于村口那五棵高大粗壮的老榆树。说起这五棵老树,几乎每一位老者都能说出它们的故事来,可就是没有一个能知道它们是什么人在什么年代栽的。关于它们的最神秘的传说,就是在抗战时期,日本人进了村子,想砍倒它们。斧头刚落下,殷红的血从树身淌出来,日本人怕了,以为这是神树,没敢再动。这或许是老人们编来的吧,只为给它们增添一分神秘色彩,不过乡亲们倒宁愿信其真。
村里的小学校舍就在树旁,我的学前班和一年级都是在那里念的。于是童年的记忆,便顺理成章地留下了老树的影子。小小的我们,常站在树下抬头仰望,可任凭怎么努力,还是看不到它的头顶。也常常几个人手拉手围起来,想丈量老树的腰身,可往往要十几个我们,才能完成这一“壮举”。
夏天里,那一树浓荫是一把天然的大伞,佑护着我们尽情地在树下嬉戏。秋天时,飘落一地的黄叶带给幼小的我们更多的欢乐,踩在上面松松软软的,好不惬意!冬天到了,老树只剩了光秃秃的枝干,没有了叶子的装饰,倒更显得姿态俊逸了许多。而一场大雾后,那一树的雾淞把老树装扮得琼妆素裹,引得我们这些小家伙不顾严寒,纷纷跑到树下贪婪地赏着它们的美。一阵风过,抖落细细碎碎的雪屑,落了满地,也调皮地钻进我们的衣领,凉凉的。北方的孩子怎么会怕冷呢,依旧在树下欢快地跑着,清脆的笑声仿佛也震落了更多的雪屑。
而更令小孩子欣喜的季节,是那万物复苏的春天。叶子还没长出时,老树就挂了满树的榆钱儿,嫩嫩的、绿绿的、圆圆的,样子着实可爱。胆子大些的男孩,爬上树去折下小枝,然后炫耀地坐在树干上吃得津津有味。让胆小的女孩只能眼巴巴地望树兴叹,说尽了好话,央求他们扔下一枝。男孩往往擎不住几句赞美,就心软了,或许也是吃够了吧,兼或是满足那小小的虚荣心,英雄般地折下一枝枝来,抛给仰首而待的女孩。其实那些榆钱究竟什么味道,早就不记得了,我想小孩子们在意的,也并不是它有多美味,只是那个过程,给了我们无尽的乐趣!
十几岁时,搬离了故乡,以后只回去过两次。最后的那次距今,也有了近二十年的光景,听说老树只剩了四棵,有一棵自己死掉了。故乡的老树啊,你看尽了几世的风霜雨雪,听过了几代孩子们的笑声?不知道何时还能再回去看你,还能站在树下,再仰望你的须发?再去时,我会带上我的子侄们,就在你的脚下,给他们,讲述我们和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