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素年
2018年对我而言,无疑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这一年,是痛苦的,是快乐的;是紧张的,是冷静的;是运气糟糕的,是无比幸运的;是满心不甘的,也是坦然向前的。
这一年,春夏秋冬仿佛都被赐予了不同的重大意义,也承担着我各种乱七八糟的情绪。
这一年,我经历了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体会了百日冲刺的不分昼夜和不顾一切,也体会了高考的紧张和结束后的彷徨;感受了开学的迷茫和退缩,同样感受了找对方向后的欣喜和向往。
似乎一直都是这样,人们每快到一个新的阶段——新的一天,新的一月,新的一年时,都会由心地进行复盘总结,以期有一个崭新的开始。
不管现实是否变动,至少我们的心里,都是这么想的。
可这次,我对年底总结有些抗拒,看到他人文章中出现的那些美好字眼——读书,写作,旅游,健身......都是我这一年不曾发生的。我的上半年存在于题海,下半年忙着适应和调整。
但同样在这兵荒马乱的“特殊时期”里,我通过亲身经历,明白了几条于我很重要的道理。
这些道理,是我今年最大的收获,它们足以成为我告别2018的底气。我也坚信,自己会带着这些,用力的拥抱2019的到来。
01.基础薄弱,是后期难以弥补的硬伤
我的高一,蒙蔽了自己和其他所有人的眼睛。
母亲从小对我的教育,要比他人严格许多。可以说,我小学和初中的优异成绩,都少不了母亲的功劳。
仍记得那时,母亲宁愿少买几件衣服,都要给我买下郑渊洁和沈石溪的全套书籍。就算下夜班也会坐在我旁边,监督我写作业,督促我看书。
高中,父母选择让我转校。我的高中是一所全封闭式私立学校,也就是说,一切开始靠自己了,靠自己的自觉与自律。可以想象,我被“压制”许久后的爱玩天性,在那一刻是怎样爆发的。虽然没有做什么过格的事,但功课的掌握程度不言而喻。
或许因为我倚仗着语文和英语的优势吧,高一一年的成绩,并没有那么难看。
当然,这样的成绩不仅骗过了老师和家长,也骗过了自己。当时的我,一直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这个成绩,也是理所应当的。
高二由于功课变难,我的贪玩劲儿也过了,比高一真的要认真踏实不少,所以我的高二成绩,一度达到巅峰。我受尽老师赞扬,自己也满怀信心,斗志昂扬。
可到了高三,似乎突然有些不对劲了。尤其从一轮复习开始,我的知识漏洞就像破掉的水管,刚补好这边,那边又呲出水花。
越到后期,我越感到无力。
一二月的寒冬,是备考最紧张的时刻,我过着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从早晨六点到晚上十一点,绝大多数的时间里,摊在面前的,只有做不完的卷子和纠不完的错。
一月到五月,我竟有着难以想象的毅力。我是每天早上一骨碌爬起来,六点十分第一个到教室开始自习的人,也是纠错,整理知识点最认真的几位之一。
我可以中午吃几口饭就跑回宿舍,做一套理综选择题,我甚至为了节省时间,剪了短发。
所以最后结果呢?恐怕就是,我眼睁睁的看着我的名次,要么止步不动,要么上下起伏,要么节节后退。
我曾无数次因此痛哭流涕,深感不公。直到某次我问了老师一个很基础的问题,却始终想不明白时,老师叹口气说,唉,你这个基础啊!
我忽然一愣,明白了。别人在加强,在提升,而我穷尽力气,只不过是在补我从前脆弱不堪的基础而已。可楼即将盖成,再打地基又能挽回多少呢?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这么简单的道理,不知多少人像我一样,栽了跟头才明白。
基础的重要性,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强。在如今这个追求“快”的时代里,人们往往通过一个量化的数字来评估事物。
于是便出现了“20天学会xxx”,“10节课速成xxx”类似铺天盖地的广告,又有无数人不断心动报名。
但你可曾想过,这样有吸引力的时长,是否违背了客观发展规律。任何技能知识的掌握,根本急不得。
一味追求快与功利,只会让你的基础变得不堪一击。而那些自我安慰般节省的时间,都会因为用于后期弥补基础,加倍付出。
02.你要去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从高考成绩出来,到提交志愿,母亲瘦了整整四斤,父亲明显多了好几根白头发。那个酷热无比的盛夏,于我却像一个冰窖,浑身打颤,冷到刺骨。我的高考,还是因为各种因素失利了。
生活就是喜欢和人开玩笑,所有那些励志鸡汤文章里面的情节,一样都没有发生。所有对于高考结束后暑假的期盼和向往,也变得支离破碎。
毕业晚会我咧了咧嘴,笑不出来。学校庆功晚会我没有去。同学聚会的邀请都被我视为了讽刺,我残留的最后一点可怜的自尊心,不允许我那么做。
我有许多次甚至进入了几欲抑郁的状态,盯着志愿单,就那么盯着,木讷看着那几个从来没想过,甚至没有听过的名字。
我怎么可能没想过复读。毕竟从班级前十变为班级三十的落差,怎么也放不下。可高三一年的高压,我无论如何也不愿去经历了。
我一路低着头回学校拿档案,没想到撞见了我的一位高三任课老师,一位我十分敬佩的老师。
她叫住我,像是早已知道什么一样,轻轻把手放在我的肩膀上说:
“姑娘,用四年后的结果去证明自己值得更好的吧,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跟着喃喃了一句。这句听起来像鸡汤一样的话,在那一刻仿佛有了抚平一切的魔力。
接下来的日子,我不再去纠结什么,一天一天过去后,我渐渐发现,根本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事,一切真的都会好起来。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要比我们想象中的强许多。不轻易给自己加戏,才能更早的走出去。
人生还太长,一些小事和天灾人祸相比算不了什么。总有些遗憾需要放下,前路不需要太重的行囊。
倒不如,和过去和解吧。
想起《一个人的朝圣》中的一句话: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点理性,多一点信念。记住,无论发生什么,哪怕觉得天都要塌了,请你一定要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信则有,不信则无。
03.找准独属自己的方向,将其化为兴趣甚至信仰
九月初的时候,总感觉自己快忙的飞起来。
本以为学习委员是个闲职,没想到开学前几天比班长要处理的事务都多。再加之我加入的学生会文艺部,在紧锣密鼓筹备迎新晚会,限时提交入党申请书的事情更雪上加霜。
有次写策划到深夜的时候,我看着还没写完的作业,心里像有几十只蚂蚁在啃。焦虑啊,部门活动不能放下,可是课程又怎么办,都快跟不上了。
真崩溃。
最要命的,不是各项事务难以平衡,而是这样的忙,异常空虚。你明明感觉做了很多事,却又发现对自己几乎没有提升。
十月时,学习和生活似乎都进入了正常的轨道,开学时的繁忙慌乱也少了许多。所以我开始像想象中的那样学习生活了吗?
并没有。“迷茫”这个几乎要与“大一”等价的词,在当时我的身上,真真实实的上演着。
《终结拖延症》一书中提到:绝大多数人本能的目标,就是不动脑子的生活。我眼睁睁地看着作业还没写,课程还没复习,就算有了大把空闲时间,我也宁愿坐在那里刷着手机。
刚从高考苦海里解脱,考上大学的我们,好像任务已经完成了似的,将刚开始的大学生活,作为了高考结束后的狂欢和放纵。
不迷茫才怪呢!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男人去求助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老先生,我现在很痛苦,我不爱我的妻子了,怎么办?”老先生淡淡的说,“那就去爱啊。爱是一个主观动词,你说自己不爱了,并且苦恼,那你就去努力地爱吧。”
同样地,你觉得迷茫,没有目标,不自律,那就去一点点做吧,去找个目标,然后慢慢让自己开始不迷茫,开始自律。
最关键的,就是意识到了,然后去做。
所以国庆之后,我做出了一个最正确的决定——一周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文章,发在简书上。
这个简单的决定,似乎在同龄人之中,任何一个都能够完成。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而我坚持了下来。
一周写一篇文章并没有什么,但这件事却无形中成了我的执念,好像如果完不成就对不起自己一样。因为码字时的感觉,真的很奇妙。
舍友常常打趣我说,别人都是在担心作业写不完了,实验报告做不完了,而只有你是天天嚷着,啊我的文章写不完了,怎么办怎么办,我写不好啊怎么办。
我听了其实心里挺开心的,因为我找到了自己享受的事情,却又不局限于专业课的学习。我的生活开始因此而一点点丰盈起来。
十月到十一月,我做了许多从未有过的尝试。参加了三次共读活动,在达令社群语音分享了一次书评,写了十篇文章,24961个字,获得了246个喜欢。
我知道这些数据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可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成为一股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成为我坚持的执念和信心。
记得刚开学的时候,我的一个舍友异常坚定的对我说,我很喜欢很喜欢数学,我要好好努力,课外多探索数学相关的内容,争取大二转到数统学院去。
而现在,她的眼睛里早已没了当初的执拗和斗志。
我真替她感到可惜。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圆规为什么能画圆?因为脚在走,心不变;而你为什么不能圆梦?因为心不定,脚不动。
我们每天嚷着迷茫,叫着焦虑,为自己设立了无数个flag,觉得这个也能做,那个也能做,该行动时又推三阻四。
不如破釜沉舟一般彻底立下一个决心吧,找到那个自己真正愿意走下去的方向。然后,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将其变为一种信仰,一种绝对不可辜负的存在,不要回头。
04.机会,永远都是自己争取到的
迎新晚会的主持人,其实一开始没有我。
毕竟这个一年一次的迎新晚会,是领导很重视的大型活动之一。艺术团的决策者,必然首先会考虑到选一些资深的学长学姐。
但我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与了选拔。那天我异常紧张,握着话筒的手都有些颤抖。下台之后,我的腿都软了。
我对自己的表现不是很满意,所以也没再抱什么希望。没想到我却听见一个学姐指着我说,这个学妹我见过,她其实实力蛮强的。
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刚开学的时候,辅导员在年级群里发了一个通知——学校需要一位同学作为开学典礼的新生代表发言,采取自愿报名竞选的形式。
年级群悄然无声,大家或许都能想到这件事竞争的激烈吧。怕尴尬?怕丢人?无论什么原因,总之没有人愿意报名。
一直很喜欢演讲主持的我,怀着大不了选不上的心态报名了。虽然我对当天表现很满意,但还是落选了。
没想到,这件无疾而终的事情,绕了一大圈,终究还是送给我了一个好结果。
迎新晚会之后,我又被推荐作为了云南省手语大赛的主持人。这些都让我真切体会到,主动,才会有更多可能。
同样地,在写作方面,我也抱着主动一点的态度。
怀左写作训练营其实一开始,规定只有两次的怀左批改机会。但我实在太想让老师帮我修改一下文章,提一提建议,思来想去,决定尝试一下。
于是我厚着脸皮,把每周的文章都发在了群里,艾特了怀左同学。
很开心的是,我不仅得到了学长的意见,鼓励,还阴差阳错地通过厚着脸皮“刷存在感”的方式,给他留下了一个积极主动,似乎还不错的印象。
主动一点,脸皮厚一点,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当你主动去抓取那些机会时,你会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而这些惊喜,往往还是一环套着一环的。
机会就像天际划过千年一遇的流星,它来临时不发出声响,也不拍肩提醒你,你需要做的,不仅是要看见,还要果断抓牢。
这个世界,其实都是机会,只不过这个世界它永远不会点名而已。
05.时间就是命,年轻就是资本,一定要好好努力
八月临开学的时候,和父母去大理游玩。参观崇圣寺的时候,导游告诉我们了一句禅语,让我思索很久,如今仍记在心里。
她说,佛不度人人自度。也就是说,佛菩萨只会保佑那些会帮助自己的人。说白了就是,你自己不上进,不努力,不珍惜时间,谁也帮不了你。
前两天听了剽悍一只猫的年度分享,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他一开始就提及的,“时间就是我的命”。他还为自己的时间设价,这些都是我从未想过的。或许正是这种视时间如命的心态,才成就了今天的他。
记得前段时间,有次我向怀左学长咨询了一个问题,结束之后,他给我说,你现在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这个非常好,趁年轻,要踏踏实实地抓住机会,多写多练。
我当时的心里一瞬间被触动,我才意识到,我如今所拥有的时间,是多重要,多令人倾羡的。
我刚踏入大学,刚开始写文章,从前写的最多的不过是应试作文或者碎碎念的日记,所以文笔还不乏稚嫩。可每当我发出文章时,总会收到不少来自他人的鼓励。
因为什么呢?我之前也不清楚。现在我明白了,因为我年龄小,时间多,这些足以成为一个小小的资本,使我的快速成长更有可能和空间。
看到这儿,或许又有不少人多了一份不去努力和改变的借口了——“我都这个年龄了,还和那些年轻人一起瞎折腾啥啊!”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我只好笑笑,你看到的世界还太小。从我九月接触简书开始,就遇见了太多与我一起前行的人。
最令人动容的,恐怕便是,大部分我所了解的他们,来自各行各业。
工作繁忙不是借口,年龄不是限制,每天都是一场伟大的冒险。他们在努力用一生的长度,活出几生的维度。
韩老白在一次分享中提到,人们每年总会说错过了什么写作红利期,公号红利期,可每年依旧会有几个新的优质公号脱颖而出。
心理学认为,抱怨的本质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满。这些人其实是在说,为什么我连这个都做不好,总是得不到我想要的东西。
所以,不要去抱怨,不要去为自己开脱找借口,你在正确的道路上认真践行和努力就足够了。
过去的如何已经无法更改,未来怎样,是看你是否会用好时间不将就。
2019即将到来,我也想借此文章来谈及自己的一些小计划,希望自己可以用力无悔的过完这一年。
关于积累,我计划2019年读50本书,平均一周一本,认真且高质量完成它们。同时,观看二十五部经典高分电影,平均两周一部。看完书或电影之后,列下自己的践行计划,一点一点改变自己,同时积极参与分享。
关于写作,我会一方面通过大量浏览高质量文章并构建素材库来提升,另一方面从多个渠道学会写作的底层逻辑,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争取在文章深度和质量上有一定的突破,然后有自己的公号。
关于技能,我想在上半年学会ps,掌握基本摄影技术,同时学学手绘,把手帐捡起来,下半年了解穿搭,学习化妆。
关于旅行,我想在2019有一个从前不敢想的自我突破。去三个地方旅行,至少要有一次体验一个人的旅行。
关于运动,作为一个懒癌患者,我常常会以各种理由搪塞自己,所以必须要做出一点点改变了,给自己一些力量,2019每天都要运动四十分钟,慢跑或者快走。
关于生活态度,最最关键的是希望自己可以养成深度工作的习惯,戒掉拖延和手机。我最羡慕的状态便是,每晚精疲力尽的睡去,清晨再心安理得的醒来。
最后,我想用《愿你》中我很喜欢的两句歌词结束这篇文章——
“愿你的身后,总有力量,愿你成为自己的太阳。”
2019年,愿我,也愿你。
po照骗一张,2019素年和你们一起加油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