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贾府,宁荣两府里,似乎只有贾政这一支的男人,不那么坏——贾珠未曾出场却也显得很用功、宝玉是主角不喜读书却也心地善良、贾环坏心眼多但本质还未受污染、贾兰从小好学上进出污泥而不染……
贾政,房里一妻二妾,生活上再无其它让人诟病的地方;对子女严加管教,打起来不知轻重;对贾母恭敬顺从,从没见说过一个“不”字;为官时两袖清风,无政绩却不像贾赦那么不务正业……
可是,贾政所谓的这些优良的品德,却隐隐地透露出贾政的迂腐糊涂,封建文化的毒瘤在他身上长入肌肤,已然成为他身体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为官却不懂官道
贾政是次子,袭不了爵位,要出仕只能靠读书。于是,他披星戴月,刻苦努力,把个四书五经,上下八股,全都死记硬背在了脑子里,也深深地明白“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所以他骨子里、心眼里、人生里,全是“读书”二字。
不是天道酬勤,是他脱不了祖上的荫庇,父亲代善临死一道奏折,改变了他的人生,不通过科举,无法验证他的学业,直接赏了个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读书人做官,按理是四通八达,面面俱到,可是贾政读的书,却让他官当的不伦不类。
他自己为官两袖清风,拒绝贪腐,每日只看书著棋,同一众清客闲聊,却不懂怎么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的下属,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轻信了贾雨村,也不知道怎么去知人善任,只觉得自己做到了,哪管他人行为,不懂约束下人,最终落个管教无方,下面的人做尽坏事,全将屎盆子扣在了他身上,最终被弹劾,被参,全是自己失查所得。
【二】孝顺却不能理家
贾政对母亲孝顺到了极点:好吃的好玩的必定先给贾母尝一下、过一下目;安排家宴时,自己平时那么古板,也想着要取悦母亲,讲个笑话啥的,尽管是冷笑话,也足以体现他的孝心;教育自己的儿子宝玉,因为贾母溺爱,还得看母亲的脸色,只要母亲不喜欢,他就不能再动手了……
贾政是荣国府的当家人,他管理贾府也像自己做官一样,因为一直有贾母操持,便放宽了心不太管也不太问,搞得大家都是面上服从他、怕他,背地里却各种阴谋诡计,将个贾府活生生的掏空毁坏:
王夫人私自收了被抄的甄家的东西;贾琏和凤姐以公充私无数次;贾赦托贾雨村弄了石呆子的扇子出了人命;薛蟠惹上了人命官司;家族子弟瞒着他向驿站拿车、贾芹水月庵掀翻风月案……
每一件事都足够将贾府推上毁灭之路,但作为荣国府的一家之长,他却什么都不知,总以为自己忠于朝廷、孝顺母亲、管教儿女,做好了自己,一切都会好的,却不料理家也是一门学问,不是从知乎者也的书里能全部学到的。
【三】严教却不知变通
贾政对贾珠的教育是成功的,十四岁就进了学,可谓是少年功成,眼见着进士什么的都不在话下了,却不料年纪轻轻去世了,这是王夫人心里的痛,更是贾政心里的痛。
于是夫妻两个,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贾宝玉身上:贾政想的是让宝玉继续贾珠的路,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情——读书求功名;王夫人想的是让宝玉活得平安,成为自己年老的依靠。夫妻两人对于儿子的教育矛盾也就凸显了出来。
一个要严格教育,一个却溺爱有加,也就形成了宝玉矛盾的人格和充分的叛逆,最终与贾政走向了对立面。
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了,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小厮们不敢违拗,只得将宝玉按在凳上,举起大板打了十来下。贾政犹嫌打轻了,一脚踢开掌板的,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
于是诸事犯来,贾政怒其不争,狠下心来将宝玉往死里打,打得几天下不了床,打得贾母闻说后赶来直喊:
“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
而王夫人也是急得直喊贾珠的名字,一是心痛贾珠早去,二是提醒贾政贾珠就是这么被管教到年纪轻轻就去了,既然贾珠是在严管下早早地撒手,那为什么贾政还不思变通,还不知道改变自己粗暴的教育方法和迂腐的教育理念来教育宝玉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仕途经济深入他的骨髓,封建文化浸入了他的细胞。
【四】相敬却不解温情
贾政与王夫人的关系,其实就是两个家族的联姻,王夫人生了贾珠、元春、宝玉后,赵姨娘生了探春和贾环,贾环还养在自己亲生母亲跟前,这说明贾政都是宠赵姨娘的,对于王夫人,也是遵从她是正妻,让她先有了子女,再与赵姨娘双宿双飞。
王夫人其实心里有恨,贾政再怎么对自己相敬如宾,但温情却给了赵姨娘,即使是她将自己的陪嫁周姨娘给了贾政作妾,但依然挽不回贾政的心。
而从王熙凤看王家女子的为妇之道,王夫人也不是那么轻易屈服的,所以周姨娘无所出,贾环不得她的待见,探春只视自己为亲生母亲……
贾政年轻时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谁都有过青春年少,贾政的年少青春必定也是有滋有味的,从遗传学上来看,在宝玉身上能窥见其少年时一二——宝玉对丫环,对姐妹,对所有未出阁的女儿,都有怜惜之意,所以贾政也不是不懂温存的人,但却因为后来受到封建礼教的洗涤,活生生地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非礼无视、无听、无言”的木讷人。
【五】有悟却不挽狂澜
第二十二回里,元春从宫里送了灯谜回来,众姐妹兄弟猜了,也自己作了一些,贾政刚好参与了,看了儿子侄子们的灯谜,心里悲戚:
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因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只得仍勉强往下看去……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
从这些灯谜中,贾政已经悟到了他们各自的前程,内心郁闷,悲戚之状外露,贾母只当他在外做官累了,也没计较。作为一家之主,看到这些预言,自己应该早早的有打算,看前顾后,把家事好好理一理,或许能够力挽狂澜,但是他没有,只是自己一个闷一闷罢了,也不见有什么建设性的动作,任凭贾府和众人如此飘摇下去。
【六】悲苦却不值同情
贾府被抄,贾赦贾珍获罪,贾政被参贬官,想想贾赦贾珍是罪有应得,贾政却是何其的冤枉,自己为官也好、对母也罢,都是那么正直无私、孝顺有加,而且私生活也是干净明朗,丝毫没受贾府一干人等的影响,但偏偏脱不了干系,似乎他的获罪,更是悲苦。
但是这种悲苦却也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贾珍用犯了事的老王爷的棺材装儿媳妇,贾政劝了,为什么不劝彻底?在贾珍面前,贾政是长辈,又是荣国府当家人,为何不拿出当家人的气概来?
贾赦强娶豪夺,作为弟弟的贾政,既是满肚子读书礼义,为什么不去劝阻?
贾琏拈花惹草,与王熙凤弄权荣国府,作为叔父的贾政,为什么不用教育贾珠贾宝玉的手段去震慑一下他们,还任其胡作非为?
薛蟠无恶不作,欠下几条人命,背着几条人命官司,作为姨父的贾政,为什么不劝其投案自首,反倒被王夫人等背地里去找了贾雨村,糊涂地了结了案子?
……
似乎种种,贾政又脱不了干系,这也是他最终结局的必然。
我是青鸾惊鸿,蜀女,闲暇之余,胡说红楼,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红楼千种解说,也就不稀奇了,欢迎和我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