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听「自在」这本书,里面总是有一些扣人心弦的话,让我有很多感触,仿佛这些话就是对我说的。
1、戒掉玻璃心。
以前我觉得自己很坚强,可以一个人独自去外地上学工作,不会依赖家里。
后面我才知道那只是假装的坚强,从小在家里被家人呵护长大,没有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真正遇到事情其实是很脆弱,很敏感,很玻璃心,这些都体现在我不争气的眼泪上。
我遇到一些自己觉得委屈的事情,并不会去宣泄或者是去据理力争,而是选择沉默加落泪,然后一个人默默忍受。
我也无数次想要戒掉眼泪,戒掉玻璃心,我期待自己是那个被人尊重不好欺负的人,我在这本书中学到了几个关键词。
* 顿感力
* 情绪感受:真实心情感受
* 情绪表达:表现出来的情绪
情绪感受和情绪表达之间的差距越大,付出的情绪劳动成本也越高,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我要戒掉我的玻璃心,就是要避免不必要的情绪劳动成本,提升自身的情绪劳动成本耐受力。
2、与其被喜欢,不如被需要。
以前的我总是有点讨好型人格,总希望自己能够合群,希望自己被周边的人喜欢,慢慢变成了别人眼中的乖孩子,可是也慢慢失去了做自己,慢慢的被称为好脾气的好人卡。当我多次发「好人卡」后,我觉察到了自己的问题,实际上是自己给人懦弱好欺负的感觉。
为什么会给人这样的感觉?其实我惯性思维认知:要做一个受欢迎的人,那就必须让别人喜欢你,要被别人喜欢,就要避免和别人争吵闹矛盾,要避免争吵矛盾,那就要忍让,忍让就会让人觉得是懦弱的软柿子,最终活成了憋屈的受气包,自己都不喜欢的样子,别人又如何会喜欢呢?
看了书中这个话题的内容,我被「与其被人喜欢,不如被需要」深深触动了,我以后的人生就要如此修炼,我不再为了别人喜欢的样子而活着,我要勇敢做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去做别人需要的人,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我能帮助的人,不在意那些不喜欢我的声音了。
3、难为你的人,不需要留面子。
这句话就是为了我:不再追求被人喜欢而写的。以前我面对难为的人和事,都是很纠结,不知道怎样去拒绝或者是维护自己的权益,因为我总会想着如果我做了会惹对方不开心,就会选择委屈自己息事宁人,不愿惹事端。看似缓解了一时的尴尬,其实是在逃避问题,也是在让人觉得你可以不被尊重。
看了书中分享的方法,我以后遇到类似的场景,只需要硬话软说,亮出我的原则和态度即可。这是要时刻警醒自己的,毕竟多年惯性思维会让我遇到类似问题选择逃避,所以要当作刻意练习的机会,让自己变成一个有楞有角有态度有原则的人。